17~18世纪欧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革命过程中普遍具有的本质特征是( )
A.推翻君主制 | B.彻底解决土地问题 |
C.向法治化国家过渡 | D.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
茶叶 |
生丝 |
鸦片战争前 |
5000(年平均值) |
5000(年平均值) |
1846年 |
7010 |
13220 |
1850年 |
8919 |
23040 |
1854年 |
14122 |
62896 |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
茶叶 |
生丝 |
鸦片战争前 |
5000(年平均值) |
5000(年平均值) |
1846年 |
7010 |
13220 |
1850年 |
8919 |
23040 |
1854年 |
14122 |
62896 |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
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太和五年(公元831年)七月,左右巡使奏:‘……不合(不应当)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严格限制州县城市的商品交易 |
B.导致农村集市贸易无从发展 |
C.严格控制城市里坊与市的界限 |
D.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停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