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汉武帝在位期间,中国封建“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以下措施属于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而采取的是
①打击富商大贾,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②形成中朝和设置十三州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③罢黜百家,改革文化体制 ④建立太学和郡国学校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 B.世袭制度确立 |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 D.世卿世禄制度确立 |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
C.元朝的行省制度 | D.明朝的内阁制度 |
在近代史学大师王国维看来,周革殷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鼎革,“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下列从制度文化的角度历数殷周鼎革的“剧变”的有
①封邦建国②加强中央集权③嫡长子继承制④百家争鸣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A.德国强租胶州湾 |
B.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
C.巴黎和会决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
D.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妥协卖国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英国正式照会日本,提出:“上海是英国在华利益的中心,因此当日后中日两国开战后,希望日本同意不在该港及附近作战。”这表明
A.英国为同德国竞争,诱使日本加入协约国 |
B.英国纵容日本侵华,但不得损害英国利益 |
C.英国企图独霸中国,竭力排斥日本的势力 |
D.英国保持局外中立,以维护远东的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