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美国宇航局执行“深度撞击”计划,一艘太空飞船释放出一个撞击器,撞向“坦普尔一号”彗星的彗核部位,引发世界关注。时隔近6年之后,另一艘美国飞船再次接近这颗彗星。通过图像对比,科学家发现该彗星的彗核表面有发生侵蚀作用的痕迹。“坦普尔一号”彗星彗核表面的侵蚀痕迹证明( )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无不体现出人的作用和印记
③天地自然万物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我们不希望出现灾害,但近年,地震、旱灾、水灾、风灾、沙尘暴层出不穷,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这说明
| A.自然界由上帝控制 | B.世界是物质的 |
| C.人在灾害面前无能为力 | D.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
对于精彩的幽默和笑话,女性的反应比男性更明显,产生这种差异的生理基础源于女性大脑的左额前叶皮质及负责对外来刺激产生反应的伏隔核比男性更加活跃。上述材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 C.意识来源于人脑 | 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
许多专家都认为“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头脑产业”。比尔·盖茨称“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这蕴涵的哲理是
| 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
| 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 D.正确的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五行”,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这种观点
|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缺乏科学依据 |
| B.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
| C.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 D.是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哲学派别 |
“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
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恰当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
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要抓住时机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