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公元1872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初八,一批年龄在10岁到15岁的少年,在15日登船出发,目的港是旧金山。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官费留学生,远涉重洋,踏上美国的土地。……这原本是清政府设立的一个长达15年的留学计划,但是进行到第10年,终因遭到反对,半途夭折,功亏一篑。
材料二:据国家教委公布的数字,80年代以来,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愈30万人。
材料三:2004年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了《爱尔兰时报》助理总编唐纳荷的采访时说到:“中国在爱尔兰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叫萧伯纳,他说过:‘我们是朋友,如果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那么每个人最后得到的只是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给我一种思想,我也给你的一种思想,那么我们都得到两种思想。’开放、学习会使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提到的派留学生出国深造一事是中国近代史上哪次重大运动中的举措?
派青年才俊出国学习是为什么?中途召回又是因为什么?以此你有什么感受?
材料二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说说你读完材料一、二、三后的感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请回答:
(1)2014年2月23日,中新社主办的“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暨“新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在福建泉州开幕。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和所给出的提示,完成这条丝绸之路的路线简图。
(答案写在方框内)
(2)为打通历史上最长的东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做出重要贡献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请各举两例说明,“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第一人。”这里“他”的封地大约在图中的哪一处( )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日益完善,农业生产不断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1)春秋战国时期,在农业发展史上出现的一次革命指什么?商鞅变法中实行的哪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适应生产的发展,东汉时期出现了关于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计算的书籍,它是()
A.《春秋》 | B.《水经注》 | C.《九章算术》 | D.《齐民要术》 |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而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你认为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以上问题的探究,请你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一点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材料二: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中“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皇帝”指谁?体现了哪一项改革措施?此次改革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各2分)
(3)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古代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的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中,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材料二:
材料三: 2014年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设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将为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凯撒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传入的?为开辟这一通道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人物是谁?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精神品质?
(2)请参照材料二地图将这条重要通道的起点A与终点B的地名填在方框内。
(3)经过这条通道,诞生于古印度的哪一种宗教传入我国?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我国设立丝路基金有什么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