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亡而入胡:
② 其子好骑:
③人皆吊之: 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丁壮者引弦而战。为什么塞翁“马无故亡而入胡”而不忧,“其马将胡马而归”而不喜,“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而不愁?
在“胡人大入塞”时,其他“丁壮者”奋起反抗而死亡,可他们“父子相保”,你认为他们这是一种福吗?
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文学常识填空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居士,他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名,“志”是()的意思,“异”指()的故事。郭沫若称赞蒲松龄作品“,。”解释加点的词语
(1)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
(3)盖以诱敌();恐前后其受敌()
(4)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翻译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原文填写
(1)体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
(2)体现狼狡猾的句子是:说一说这则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极:(2)朝晖夕阴。晖:
(3)佳未秀而繁阴。秀:(4)树林阴翳。翳: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搂记》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B.《醉翁亭记》一文“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
C.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其景物特点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
“水落而石出者”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
请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摘出反应作者观景时感触的两个句子,并分析两文所写的景物有哪些不同?
结合两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范仲淹的“览物之情”又是什么?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俱乘船避难()②歆辄难之()
③本所以疑()④遂携拯如初()区别文中的两个“难”字。
乘船避难读音意思
歆辄难之读音意思为以下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2)宁可以急相弃邪?王朗、华歆的对话中,都用了反问句,都含有责备的意思,只是内容不同,王朗责怪华歆,华歆责怪王朗。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该文段选自课文《》,作者是。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怀民亦未寝( )
(3)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庭下如积水空明 (2)水中藻荇交横请写出文中写中庭月色美景的句子。
由“月色入户”你联想到的古诗句有 “”
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③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颍川(今河南)人。②胡贼:古代泛指西北少数民族的入侵者。 ③班军:撤回军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值胡贼攻郡()(2)子可去()
(3)贼既至()(4)而敢独止()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阅读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