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国望见曙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封面
(1)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2)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
材料三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3)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依据材料四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罗斯福新政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在1933年的就职演说中把“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与“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并列为“四大自由”,这是资本主义政治理念的重大发展。
——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材料二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
——据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中注入了什么新的元素?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以保障落实的?
(2)20世纪40年代罗斯福新政在中国受到国共两党及社会各界高度评价。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阅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为什么? 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
在中国古代城镇化的过程中,城镇职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朝形成了以“王都——郡城——县城”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城市的商业、农业、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政体变革和经济的进展,使我国的城镇体系形成了自上而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等级规模结构。除此之外商品经济的活跃、封建土地拥有量差别的加大,使当时出现了“万室之国,千室之都”的等级联系……如此,出现了大中小城市,推动了城市的扩大与发展,不再受分封制的限制。城镇系统等级愈加清楚、明朗。
材料二宋朝时期,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城市……浙赣地区的小县横峰县(旧名兴安),当地民谚云:“小小横峰县,两家豆腐店,堂上打屁股,四门都听见。”由于它是县治所在地,这个县城当然属于城市一级,而附近的全国四大镇之一的景德镇、江西四大镇之一的河口镇,却非行政驻地,只能归于市镇一类。
材料三在太湖周边地区,明清两代千户规模以上的市镇,至少有54个……湖州府邻界的嘉兴府桐乡县鸟青镇,是江南第一大镇。其疆域范围已超过了湖州、嘉兴二府的府城,自然要比桐乡县城来得庞大,颇具“府城气象”。其行政管理上曾设有高于县官的通判和同知。苏州府吴江县的盛泽镇,也是首屈一指的大镇。由于经济上的繁荣,政治地位也显得日渐重要。到乾隆五年,吴江县丞就移驻于此,遂称“巨镇”。嘉兴府嘉善县的县丞与主簿都不驻县治,分别驻于西塘镇(亦称斜塘镇)和风泾镇(即枫泾镇),以加强对县境边区的控制与管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时城镇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宋朝时期划分城市和市镇的标准是什么?这种情况在材料三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中市镇职能变化对明清社会发展的影响。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西方的社会发展并没有在1945年崩溃,这是因为西方的核心世界如今已经很强大了,即使是最大的战争也不能将其全部毁灭。苏联已经重建了工业,这是德国所不及的,苏联的炸弹差点在美国国土爆炸。与此相反的是,日本对中国开战所造成的破坏及美国对日本的破坏却将东方的核心区域彻底毁灭了。其结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让西方的统治变得越来越强大。毋庸置疑的是,西方的统治地位依旧存在,不过问题在于谁是领导者——苏联还是美国。
——[美]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
(1)材料中“西方的核心世界”指哪两个国家?它们在战争结束前不到20年的时间里,分别通过什么途径实现了“如今已经很强大了”的。
(2)材料中“东方的核心区域”的两个国家,它们战后20多年没有官方正式交往,是什么事件直接促进了它们的建交?目前,影响它们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3)战后为解决材料中“谁是领导者”的问题,它们彼此斗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结果如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二:各地财赋集中于行省,行省把大部分财赋解运京师上供朝廷,少部分则与各省留用,其中中央与地方财赋分割比例为7:3……在行政的另一方面——命官权和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可以说元代的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在军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的批准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号令行事。
——赵军英《论元代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就中国的历史环境具体条件而言,中央集权比地方分权的合理性与进步性明显多一些。……但极端的中央集权很大程度上又是以中央对地方政府“无所分画”和“无所寄任”为基础,是与皇帝专制制度相适应的历史产物,主要是为家天下的王朝大一统服务的。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行省制在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l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二:全球发展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新经济强国的出现,而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是这个后美国时代最直白的表现。
材料三:截至2010年7月20日,美国已经有16家银行倒闭,整个美国经济受到重创,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美国进入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低速期。此外,看不到的伊拉克战争、不断攀升的失业人数,还有持续不断的恐怖威胁等还萦绕在人们心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列举“群雄竞起”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中中国崛起的因素。
(3)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