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固体NaOH配制0.5 mol/L的NaOH溶液500 mL,有以下仪器和用品有:①烧杯 ②100 mL量筒 ③容量瓶 ④药匙 ⑤玻璃棒 ⑥托盘天平(带砝码)
(1)配制时,没有使用的仪器和用品有____________(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是 。
(2)在配制的转移过程中某学生进行如右图操作,请指出其中的错误: 、 
(3)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填字母)
A. 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 B.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C. 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4)在容量瓶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碱液润洗
C.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托盘的滤纸上,准确称量并放入烧杯中溶解后,立即注入容量瓶中
D.定容后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摇匀
(5) 实验中还需要2mol/L的NaOH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OH的质量分别是 (填序号)
A.1000mL,80g B.950mL,76g
C.任意规格,72g D.500mL,42g
PCl3可用于半导体生产的外延、扩散工序。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mL-1 |
其他 |
|
| 黄磷 |
44.1 |
280.5 |
1.82 |
2P(过量)+3Cl2 2PCl3;2P+5Cl2(过量) 2PCl5 |
| PCl3 |
—112 |
75.5 |
1.574 |
遇水生成H3PO3和HCl,遇O2生成POCl3 |
| POCl3 |
2 |
105.3 |
1.675 |
遇水生成H3PO4和HCl,能溶于PCl3 |
(一)制备:右图是实验室制备PCl3的装置(部分仪器已省略)
(1)仪器乙的名称 。
(2)实验室用漂白粉加浓盐酸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 。
(3)碱石灰的作用是 。
(4)向仪器甲中通入干燥Cl2之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其目的是 。
(二)提纯:
(5)粗产品中常含有POCl3、PCl5等。加入黄磷加热除去PCl5后,通过 (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得到PCl3的纯品。
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一、图二所示的实验。
(1)图一可通过观察①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CuSO4改为CuCl2更为合理,其理由是② ,你认为还可以作何改进?③ 。
(2)图二可用于定量比较反应的快慢,检查图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利用图二做实验时需测量的数据是 。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我校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以CO2为主要原料,采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并对CO2与NaOH的反应进行探究.
【资料获悉】“侯氏制碱法”原理:NH3+CO2+H2O+NaCl=NaHCO3↓+NH4Cl,然后再将NaHCO3灼烧制成Na2CO3.
【实验设计】如图1所示
【实验探究】
(1)装置乙的作用是 .
(2)若在NaHCO3灼烧中时间较短,NaHCO3将分解不完全.取经短暂加热的NaHCO3样品29.6g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此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有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曲线b对应的溶液中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该样品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3)若将装置甲产生的纯净的CO21.68L(标准状况下)缓慢地全部通入到100mL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低温蒸干,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W,其质量为7.4g,则W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验证臭氧的氧化性强于氧气,进行了下述实验,请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验证臭氧的氧化性强于氧气。
[实验原理]2KI+O3+H2O===2KOH+I2+O2,淀粉溶液遇单质碘变蓝色。
[实验用品]臭氧消毒碗柜、a溶液、碘化钾溶液、滤纸、玻璃片、温度计。
[实验步骤]
①取a溶液与碘化钾溶液混合。
②取两片用滤纸剪成的纸条,在a和碘化钾的混合液中湿润后分别置于两块洁净的玻璃片上。
③将一块玻璃片(Ⅰ)置于臭氧消毒碗柜中并接通电源生成臭氧。将另一块玻璃片(Ⅱ)置于可控温度的温箱里,尽量地使温箱的温度与消毒碗柜中的温度相等。
④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
| 时间/min |
0 |
15 |
30 |
45 |
60 |
90 |
120 |
|
| 滤纸的 颜色 变化 |
玻璃片(Ⅰ) 上的滤纸 |
白色 |
白色 |
灰色 |
浅蓝色 |
蓝色 |
蓝色 |
浅蓝色 |
| 玻璃片(Ⅱ) 上的滤纸 |
白色 |
白色 |
白色 |
白色 |
灰色 |
灰色 |
浅蓝色 |
请根据上述实验原理、步骤及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药品中的a溶液是________溶液。
(2)写出在臭氧消毒柜中产生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个实验过程要保持两块玻璃片所在环境的温度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实验数据记录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填序号)。
A.空气中可能也有一定浓度的O3,所以实验数据不可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氧气也能氧化碘化钾中的碘离子
C.O3的氧化性比O2强
D.O3不仅氧化I-的速率比氧气快,而且有漂白作用
(5)在O3氧化KI的反应中,若有24 g O3发生反应,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
卤块的主要成分是MgCl2,此外还含Fe3+、Fe2+和Mn2+等离子。以卤块为原料可制得轻质氧化镁,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Fe2+氢氧化物呈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所以常将它氧化为Fe3+,生成Fe(OH)3沉淀除去。若要求产品尽量不含杂质,请根据表1和表2提供的资料,填写空白:
| 表1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
表2化学试剂价格表 |
|||
| 物质 |
开始沉淀 |
沉淀完全 |
试剂 |
价格(元/吨) |
| Fe(OH)3 |
2.7 |
3.7 |
漂液(含25.2% NaClO) |
450 |
| Fe(OH)2 |
7.6 |
9.6 |
双氧水(含30% H2O2) |
2400 |
| Mn(OH)2 |
8.3 |
9.8 |
烧碱(含98% NaOH) |
2100 |
| Mg(OH)2 |
10.0 |
11.1 |
纯碱(含99.5% Na2CO3) |
600 |
(1)在步骤②中加入的试剂X(从表2中选择)是___而不是双氧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写出加入X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步骤③中控制pH=9.8,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淀物A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试剂Y(从表2中选择)应该是________。
(4)在步骤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在实验室中完成步骤⑥,则沉淀物C必需在______(填仪器名称)中灼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