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1. 2. 3.
(2)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先检查装置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干燥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怎么知道氧气收集满了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同学们对实验“煅烧石灰石”展开深入探究。
(1)煅烧石灰石。可观察到石灰石的表面。
(2)为证明石灰石已分解,三位同学从其他角度设计方案如下:
Ⅰ.甲同学按图一所示进行实验(煤气灯亦能达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观察到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写出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II.乙同学按图二所示进行试验,观察到B中液体变色,A中实验的作用 。
III.丙同学取一块石灰石进行煅烧,一段时间后发现固体质量减轻mg(即CO2的质量),证明石灰石已分解。
IV.大家认为甲同学的方案不合理,请分析原因 _。
(3)为测定石灰石的纯度,丙同学将他刚才煅烧后的固体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又产生mg气体,结合上述数据计算可知,丙所取的这块石灰石中含碳酸钙 _mol(用m表示)。
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②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
【得出结论】(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②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是一种浅黄色固体粉末,可用作呼吸面具里的供氧剂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放出氧气,供给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某同学利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设计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装置①中CO2的制取方法有多种:若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加热NaHCO3固体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选填下图字母)
(2)④为O2的收集装置,可选用装置 (选填上图字母)。
某研究小组欲检验草酸晶体样品分解产物,并测定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已知:浓硫酸可作为干燥剂;草酸晶体(H2C2O4·2H2O )的性质见下表:
熔点 |
沸点 |
热稳定性 |
其他 |
101℃~102℃ |
150℃~160℃升华 |
100.1℃分解出水,175℃分解成CO2、CO、H2O |
与 Ca(OH)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aC2O4) |
(1)图 1 是加热装置。最适宜的加热分解草酸晶体装置是C。若选装置 a 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选装置B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 2 是验证热分解产物中含 CO 、 CO2的装置。
① 装置 A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证明存在 C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证明存在 CO 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为测定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方案:称取一定量样品,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称量装置D反应前后的质量差。由此计算出的实验结果比实际值偏低,排除仪器和操作因素,其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为了研究氧化铁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起催化作用,进行了以下实验:
【资料】①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②氯酸钾和氯化钾均能溶于水。
【实验一】氧化铁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加快反应速率。
实验编号 |
KClO3/g |
氧化物 |
产生气体的体积(mL) |
耗时(s) |
1 |
0.6 |
67 |
1800 |
|
2 |
0.6 |
0.2g二氧化锰 |
67 |
36.5 |
3 |
0.6 |
g 氧化铁 |
67 |
89.5 |
(1)实验3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2)以上实验采用了的实验方法。
(3)实验一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二】为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同学们又完成了以下的实验:
Ⅰ.在实验3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红色固体,洗涤干燥并用电子天平称量,质量为0.2g。
Ⅱ.将一定量的CO通入滤出的固体,按下图进行实验:
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如下:
装置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A |
红色固体全部变黑 |
生成了铁 |
B |
石灰水变浑浊 |
产生二氧化碳 |
(4)写出A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氧化铁能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中起催化剂。
【实验反思】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剩余固体可能由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铁粉和未反应的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研究剩余固体的成分,丙同学查阅了以下资料:
铁粉 |
氧化亚铁 |
氧化铁 |
四氧化三铁 |
|
颜色 |
黑色 |
黑色 |
红色 |
黑色 |
磁性 |
有 |
无 |
无 |
有 |
与CO反应 |
不反应 |
反应 |
反应 |
反应 |
与稀盐酸反应 |
反应 |
生成氯化亚铁和水 |
生成氯化铁和水 |
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
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
反应 |
不反应 |
不反应 |
不反应 |
(5)丙同学认为剩余固体中一定没有氧化铁,原因是____________。
(6)测定剩余固体的组成。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和解释 |
1 |
用磁铁吸引剩余固体 |
_____________ |
剩余固体中没有氧化亚铁。 |
2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剩余固体中只有铁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