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1)秦统一后,在采用什么制度对地方实行管辖的问题上引起了争论。根据材料概括李斯的主张。这种制度是怎样使中央的权力得到加强的?
材料二:(武帝时中大夫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朔京师。今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2)汉初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说明这种制度的后果。   
材料三: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3)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4)材料四中作者对北宋“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看法如何?
材料五:(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5)材料五表明元朝在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六: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降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6)材料六中表明清朝实行怎样的制度?简述军机大臣的职能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大体经历了法西斯势力的抬头、急剧发展和法西斯体制的完成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均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侵华战争促进了日本对内的法西斯化,而法西斯化又进一步扩大了侵华战争。最后随着侵华战争的惨败,法西斯政权也就彻底崩溃了。
——金相春《日本法西斯化与侵华战争》
材料二 安倍晋三是日本政坛中强硬的右翼人物,多次否认日本的战争罪行,提出“日本战犯不是罪犯”的观点,多次对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战争罪行进行开脱,坚决支持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并亲自参拜,引起了中国、韩国政府和舆论的谴责和不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法西斯化的原因。请结合史实论述“侵华战争促进了日本对内的法西斯化,而法西斯化又进一步扩大了侵华战争”的观点。(1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国内的一种什么现象?你认为中国应该怎么应对?(3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 在维多利亚时代一些文人的笔下,克伦威尔和铁甲军的胜利被描绘为民主制度和议会制度对王权和旧时代迷梦的胜利,我们切不可轻信这个观点。这场胜利不过是两万多名坚定、残忍、纪律严明的军事狂徒战胜了英格兰一直向往的一切美好事物。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多年持续不断的斗争。我们无限关心的这场斗争起初建立了权力有限的君主立宪制,而最后却导致了军事独裁。一个残暴、可怕、能量很大的人成为国家的主宰,他在后来的十二年里用心良苦而又疑惑不安地作了各种努力。他的所作所为极端错误, 反映了机会主义和自私自利的倾向,在史册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摘编自温斯顿•丘吉尔《英语国家史略》
(1)根据材料分析,克伦威尔时期的英国政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9分)
(2)根据材料回答丘吉尔对英国政治发展的主张。(6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赵武灵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资治通鉴>>卷三
材料二武灵王依靠胡服骑射改革后所招募与建立的强大骑兵,在经营胡地的同时,出兵灭掉中山。史称其时山东之国,强莫如赵(《战国策•赵策三》)。
材料三

材料四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1)结合材料一概述赵武灵王改革的原因。
(2)材料三中图一到图二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这两次改革的异同点(9分)

(25分)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8分)
(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7分)
(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的确,一切所谓政治革命,从头一个起到末一个止,都是为了保护一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或者也叫作盗窃)另一种财产而进行的。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维护了“人民”的哪些权利?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一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哪些措施具有“政治革命”的性质。分析梭伦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