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
|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
|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D.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 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
|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 D.“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 “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从上述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
| C.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 D.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 |
下表是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的基本状况,这些投资
| 类别 |
工矿、纺织 |
铁路运输 |
| 数量 |
18个 |
364千米 |
| 投资额 |
1546万元 |
1251万元 |
A.是清政府“求富”的重要途径 B.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C.遏止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春天
宋朝时士大夫追求风雅,热衷收藏。下列物品中可能被其收藏或喜爱的是
| A.王冕的《墨梅图》 | B.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
| C.赵孟頫的《千字文》 | D.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
有学者说“当中国使用铁犁的时候,欧洲还在使用木犁;但是当欧洲使用钢犁的时候,中国还是在使用铁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铁犁的普及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
| B.两汉时期的灌钢法领先于世界 |
| C.欧洲钢犁的使用得益于农业技术的革新 |
| D.欧洲钢的使用最早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