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谈话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
|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 A.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 | B.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 |
| C.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 D.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
中国古代科举制建立与废除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清朝 | B.隋朝——清朝 |
| C.唐朝——明朝 | D.明朝——清朝 |
一个自称“30年代年轻人”的老作曲家说,他也爱好流行歌曲,那么30年代中期流行歌曲的主题,你认为应该是( )
| A.抗日救亡 | B.追求民主科学 |
| C.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 D.伤感怀旧 |
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导人物,主张改良,反对革命,对当时许多人受到俄国十月革命鼓舞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阶级斗争与唯物史观的做法,并不赞成,认为变革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因此反对急进。他最可能是()
| A.李大钊 | B.陈独秀 |
| C.胡适 | D.鲁迅 |
加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
| A.承认了现实生活中的等级秩序 | B.为封建贵族特权辩护 |
| C.带来世俗界上帝“弃民”的沉沦 | D.推动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