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谈话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
中国、苏联结束30年的论战、隔离、对抗,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但两国最高领导人见面,究竟施行什么礼节,引起世人关注。原来,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领导人见面,总会互相拥抱、甚至亲吻对方的脸颊。结果现在中苏两国领导人的见面礼节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握手”。这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 B.美苏争霸导致苏联即将解体 |
C.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D.中苏关系还待进一步改善 |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两国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它作为中印关系原则被写进双方签署的协定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印度两国由此结成同盟关系 | B.中国外交政策实现了明显转变 |
C.“一边倒”战略的重大胜利 | D.大力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下列对“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B.“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
C.“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 |
D.“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 B.“保障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 |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一国两制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 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