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 B.“保障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 |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
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
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 B.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
C.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 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
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 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 |
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 D.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 |
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史载:嘉庆十年,御史何元琅上《请酌改军机处名目》折,称“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专 司戍政者不同……似应更改名目,以纪偃(停止)武之隆”。此事反映了军机处
A.与兵部的职能相互重叠 | B.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政务机构 |
C.其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满 | D.已成为国家最高军事机关 |
《新五代史·安重荣传》记载 :(安重荣)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为避免这种历史现象的重现,宋太祖赵匡胤采取了
A.在地方行政区之上设立监察区 |
B.设立枢密使、三司使等官职分化相权 |
C.实行将兵法,禁军由皇帝指挥 |
D.从财、权、兵各个方面弱化将领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