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取士”为:“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四日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下列各项对材料所描述的选官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比较客观与公正,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 B.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补充官僚队伍的需要 |
C.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明代后开始八股取士 | D.选官的标准依然是注重门第,缺乏进步性 |
“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 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 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
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方向”,是因为他提出了()
A.“三个世界”的划分 | B.“求同存异”的方针 |
C.“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 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该谈话()
A.是“一国两制”构想正式提出的标志 |
B.已经包含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
C.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
D.体现了回避历史但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 |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对此中国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C.社会主义制度 |
D.民主集中制 |
张其昀《中华民国史纲》记载:“(民国)二十七年三月间,总统明确作战方略,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利,尤以积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为要。”对此记载的正确解读是()
A.“二十七年”是1937年 | B.“总统”是指蒋介石 |
C.“以空间换时间”是战略失误 | D.“积小胜成大胜”难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