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跟1mol/L的硝酸反应,若NO3-的浓度下降0.2mol/L,则H+的浓度下降为( )
A.0.2mol/L | B.0.4mol/L | C.0.6mol/L | D.0.8mol/L |
下述根据下列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
A |
分别向2 mL 0.1 mol/L CH3COOH溶液和2 mL 0.1 mol/LH3BO3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HCO3溶液,前者有气泡产生,后者无明显现象 |
酸性: CH3COOH>H2CO3>H3BO3 |
B |
向浓度均为0.1 mol/L NaCl 和NaI 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
溶度积: Ksp(AgCl)<Ksp(AgI) |
C |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
证明生成了乙烯 |
D |
将少量的溴水滴入NaI溶液中,再滴加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为两层:上层溶液无色,下层溶液紫红色 |
氧化性:Br2>I2 |
常温下,盐酸和一元碱M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起始浓度/(mol·L-1) |
反应后溶液的pH |
|
c(HCl) |
c(MOH) |
||
① |
0.1 |
0.1 |
5 |
② |
0.2 |
x |
7 |
③ |
0.1 |
0.2 |
10 |
④ |
0.2 |
0.1 |
y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MOH)约为1×10—5mol·L-1
B.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MOH)>c(M+)=c(Cl-)>c(H+)=c(OH-)
C.实验③反应后的溶液中:c(M+)+c(H+)=c(OH-)+c(MOH)
D.实验④反应后的溶液中:c(H+)-c(OH-)-c(MOH)=0.05 mol·L-1
X、Y、M、N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X、M同主族,Y原子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氧酸的酸性:N>M |
B.Y2M和Y2X2中化学键类型和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不相同 |
C.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和沸点均是:X>M |
D.在一定条件下M和N的单质均能溶解在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 |
近几年科学家发明的一种新型可控电池——锂水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碳极发生氧化反应 |
B.有机电解质和水溶液不可以互换区域 |
C.Li电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 |
D.若电源工作时产生标准状况下1.12 LH2,则有0.1mol电子通过有机电解质传递到正极 |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0.1mol氯气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
B.标准状况下,0.224L乙烷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06NA |
C.4.0g重水(D2O)中所含中子数为1.6NA |
D.常温下,pH=12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0.01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