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验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 ℃室温条件下,将各试管内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
酶溶液的pH |
1 |
2 |
3 |
4 |
5 |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
13 |
9 |
11 |
45 |
>60 |
(1)酶活性最强时的pH是 。
(2)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 。
(3)请用两种方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① _______ ______;②______ ______;
(4)在人体的消化道中,能分泌本实验中酶的部位是 。
(5)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对实验进行如下的设计:
另增加一支试管,放入 ,并将 调节与上述试管相同,但不加 。
(6)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
图1表示玉米光合作用利用CO2合成(CH2O)的过程,玉米叶肉细胞通过“CO2泵”内的一些化学反应,将空气中的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CO2,保证(CH2O)的合成顺利进行;图2表示光照强度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过程①是,物质A是,过程②的进行还需要等物质参与。
(2)如果在玉米叶肉细胞中注入某种抑制剂使“CO2泵”的活性降低,则在短时间内,维管束鞘细胞中C5的含量。
(3)图2中当光照强度从20klx增加到25klx,玉米CO2吸收速率没有发生变化,这主要受到图1中过程(填序号)的限制;当光照强度为15klx时,玉米每小时能固定mL的CO2。
(4)研究发现晴朗的夏季中午光照增强,温度过高,叶片气孔开度下降,作为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减少,而此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基本不受影响,其原因是玉米。
纳米银由于抗菌性能良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物容器、个人护理品等商品中,但其释放到水环境中的风险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用单细胞小球藻研究纳米银的毒性,开展了如下实验。请回答:
(1)用计数法研究“纳米银”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如图甲,据图可知纳米银在条件下的毒性更强。实验中需要使用 和显微镜对小球藻进行计数
(2)用溶氧法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结果如图乙
①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培养液,小球藻若干,密闭锥形瓶若干,溶氧测定仪,蒸馏水等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小球藻平均分为A、B两组,A、B组又各分为___小组并编号,分别放入密闭锥形瓶中培养。
第二步:A、 B组中的实验组都分别加___,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
第三步:A组全部放在4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B组全部放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___,培养10分钟后,检测各个锥形瓶中___的变化。
③实验结果:如图乙,其中系列1表示水体中的初始溶氧量,则系列___表示A组实验数据。若不加纳米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约为每分钟___溶解氧。
④实验结论:纳米银能抑制___,且对___的抑制更为显著。
下图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时,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刺激了图一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释放,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当足量饮水1 h后,通过图一中a所示的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该调节机制是相互协调的结果。
(2)图二是免疫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肺结核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它初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过程是(填图中数字)。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VI)引起的,HVI侵入人体后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的功能瓦解。请写出艾滋病患者体内缺少抗体的原因:。
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相互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 基因在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B、b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位置如图甲所示。基因A 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B 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白色个体不含显性基因,其遗传机理如图乙所示。图丙为这种鸟一个家系的羽色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可能有__________。等位基因B 与b 的本质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 不同。
(2)图乙所示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据图推测,蓝色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
(3)2号基因型为___________ , 4 号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4)3号与2 号交配生出7 号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5)5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若5 号与6 号交配,后代8 号为白色羽毛的概率为____。
磷是植物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在植物代谢、生长和繁殖中有着重要作用。
(1)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 PO43—的主要方式是 ,吸收后的磷元素可用于合成等化合物(要求 2 项)。
(2)根据含磷化合物的作用,叶片中磷元素含量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下列中的。
下表是冬小麦和棉花对磷的吸收量。
表中数据表明,作物对磷的吸收量因和的不同而异。
(4)农民每年都需要施磷肥来提高作物产量,但残余的磷肥成分进入江河湖泊后,常常促使蓝藻等生物的大量繁殖,出现现象。
(5)科研人员发现,土壤中存在着一类细菌,能够将土壤中难溶的含磷化合物溶解转变为植物能吸收的磷酸盐离子。对这类细菌进行分离并计数的方法是。如果要进一步提高天然菌株的溶磷能力,则可以通过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