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61年4月,“东方一号”飞船载着27岁的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实现第一次人类太空行走,8年后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1986年1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凌空爆炸,7名宇航员殉难蓝天,2003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号”号航天飞机在返回途中解体,宇航员全部牺牲;2003年10月至2011年11月,中国神舟载人系列飞船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为我国未来空间站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2011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0周年纪念日。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不会停止,她的奥秘会不断的为人类所揭示。
(1)联系材料一说明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体现了哪些认识论的道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载人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
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纺织服装制造中心和出口大国,但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正面临挑战。特别是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不断加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加大。行业洗牌在所难免,生存危机将迫使企业从依靠产能向不断创新、多元化经营转型。我国QY服饰集团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大核心技术,每年开发新产品320多个、设计新花型3500多种、设计品牌女装850多种款式。上海APEC峰会各国首脑的“唐装”、2008北京奥运会的青花瓷礼服、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颁奖礼服,一个个顶级盛会,向世人展示了传统企业的国际形象QY服饰集团把原本传统的丝绸产业,做成了融合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于一身的前途无限的新兴产业。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QY服饰集团公司的成功之道。
海岸侵蚀是一种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此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海岸线为一万八千多公里,沙砾质海岸所占比重超过30%,其中70%沙砾质海岸都存在海岸侵蚀现象,如海南省文昌县由于珊瑚礁被开采,海岸已后退200余米。海岸侵蚀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土地资源流失、海水冲毁沿岸村庄、工厂、道路、盐田、养殖场和防护林等,严重影响沿岸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是导致现代海岸侵蚀灾害的主要因素,如拦河坝的建造、滩涂围垦、大量开采海滩沙、珊瑚礁,滥伐红树林,以及不适当的海岸工程设置等。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海岸线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海岸侵蚀。
运用有关规律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这一现象的认识。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11年国家继续出台一系列惠民措施,如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安排“三农”投入9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l304.8亿元;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投入42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重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1)简要说明表1与表2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谈一谈两者关系。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一系列惠民措施对扩大消费的作用。
材料一 2012年2月7日晚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决定自2月8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30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22元和0.26元。
材料二由于汽油价格持续走高,虽然普通汽车价格不断降价,但销售依然没能走出低谷,大排量汽车由于消费税增加影响,价格不断上升,人们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从而带动了小排量汽车生产热潮,特别是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更是异常火爆。
(1)根据材料说明为什么汽油价格的提高会使得汽车销售遭遇尴尬?
(2)人们为什么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
(3)面对汽车价格的下降的局面,你认为会对汽车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2011年以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持续好转,但是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进入7月份以后,出现了重特大事故的反弹,已经发生了“7.22信阳客车事故”“ 7.23浙江温州境内的动车追尾事故”以及“滨保高速天津“10.7”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三起特别重大事故。因此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加强责任落实,加强安全监管,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进一步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阅读上述材料中安全事故频发,反映出那些经济现象和问题?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从政府、企业经营者、劳动者等角度分析如何加强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