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 )
|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 |
| 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
| C.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
| D.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
近代上海开埠以后,城市急剧扩大、人口迅速膨胀,形成了清朝县衙、外国租界、青红帮会“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是同样开埠的广州却没有此类现象。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 A.列强完全控制上海 |
| B.清政府放弃了上海的行政权 |
| C.太平天国占领上海 |
| D.上海原有的地方机构级别过低,无法承当城市发展的职能 |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 A.“信仰即可得救” |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
|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
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
|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
|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
《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
|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
|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
表1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 时间 |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
|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
宝钞23、银1、布1 |
|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
|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
银52、稻谷1 |
表1反映了:( )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
|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