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林肯1858年6月的第一次演讲
请回答:
(1)林肯在讲这段话时,对美国奴隶制的主张是什么?
(2)内战爆发后,林肯总统对美国奴隶制的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中所说“半奴隶和半自由”反映了什么矛盾?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4)林肯对美国历史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
(2)李济深对国民政府下讨伐令持什么态度?归纳他所持态度的理由。
(3)"陕变"的解决对时局产生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臣"是谁?(2分)这是他给哪位皇帝提出的建议?(1分)
(2)用准确的词句概括这个建议,(1分)并简述其实施产生的影响。(2分)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独立梦】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 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卷
1.请写出材料一中"28 年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起止时间。
2.请简答"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
【国家统一梦】
材料二
3.材料二中三个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上曾被列强所侵占。其中,图一、图二两个地区在20世纪末顺利回归祖国。你认为中国能成功收回这两个地区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什么?
4. 图三所示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变故: 1895年被日本窃据,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归中国版图;1949年国民党当局溃逃台湾,造成了至今祖国没有完成统一的局面。这两次变故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请简要分析目前影响台湾与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
【富民强国梦】
材料三三十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 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于当前的中国人而言,富足之梦,是由温饱向富裕的转变,更是由 "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向全民共富的质跃,称之为当代中国人最为现实的中国梦,实为客观之论。
------2014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5.李克强总理提到的"一条创富之路"指的是什么道路?开始于哪一年?
6."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奋斗,才会有出彩的人生。请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出彩?
21世纪世界的主题仍旧是和平与发展,然而当今天下并不太平:钓鱼岛争端、朝鲜核试验、乌克兰危机等战争阴霾依然笼罩着人类,警醒世人珍惜和平,勿忘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重温战争历程】
材料一 201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爆发75周年。为铭记历史,警惕战争,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将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年月日)和标志。
材料二下图是一幅宣传海报,上面有残破的美国国旗和相关文字。其中文字的意思是"记住12月7日!"
2.请写出材料二中提到的"12月7日"发生的历史事件及影响。
【探究战争根源】
材料三1919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迫使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1/8国土、1/10人口和30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殖民地,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公里内,德国不能设防。
材料四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德国经济急剧下滑,工业生产下降40%,外贸减少了69%,7万多家企业破产,失业人口高达800万。面对困难,国会没有能力组建新的政府,导致了德国政局的极度混乱。
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挑起的。分析材料三、材料四,归纳导致德国发动战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再现风云人物】
材料五如下图所示
4.请写出材料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图片中第一排自左向右三个人物的名字。
【感悟战争启迪】
材料六"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5.请举出中国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三个将领。
材料七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6.材料七的内容出自哪部文献?该文献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7.结合材料六、七及所学知识,分析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在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如此强调改革,是因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7分)
【商鞅强秦】
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
【魏晋融合】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2.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迁都"的作用。
【近代探索】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3.请举出戊戌变法中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
4.材料三中"变官制"指什么?
【今日成就】
材料四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的成就与国家实行的哪些政策有关?
6.围绕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