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枉车骑过之拜访 |
B.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请 |
C.乃谢客就车辞别 |
D.遍赞宾客赞扬 |
下列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下列都是从侧面烘托信陵君“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
①公子执辔愈恭
②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③从骑皆窃骂侯生
④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
⑤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⑥巿人皆观公子执辔
A.①②⑤ | B.③④⑥ | C.①④⑤ | D.②⑤⑥ |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嫌隙,感情上的裂痕),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赈济)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募焉。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通“擒”)。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复往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
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峙,财狼闚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部督。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煽动山贼,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但务北进,未嫌于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见至尊,宜好为计。”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车、右部督,代蒙。
(选自《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为之纲纪门户 朝廷 | B.宿恶荡除 保留的 |
C.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 诽谤 | D.但务北进,未嫌于我 嫌弃 |
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①逊开仓谷以振贫民①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
②而吾以捕蛇独存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①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①非羽所忌,无复是过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孙权知人善任是陆逊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
B.吕蒙在陆逊的成长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
C.关羽并不清楚吕蒙、陆逊的计策和谋略。 |
D.吕蒙并不十分同意陆逊对关羽的分析,希望陆逊不要急于求成。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
(2)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复迁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重去子之法。民初畏罪,后稍丰给,无不举赡;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迁左冯翊,时梁兴等略吏五千余家为寇抄,诸县不能御,皆恐惧。议者悉以为当移就险,浑曰:“兴等虽有随者,率胁从耳。今当广开降路,宣喻恩信。而保险自守,此示弱也。”乃聚敛吏民,治城郭,为守御之备。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其所得获,十以七赏。百姓大悦,皆愿捕贼,多得妇女、财物。贼之失妻子者,皆还求降。浑责其得他妇女,然后还其妻子,于是转相寇盗,党与离散。兴等惧,将余众聚鄜城。太祖使夏侯渊就助郡击之,由是山贼皆平,民安产业。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勤稼穑。由是民安于农。及大军入汉中,运转军粮为最。又遣民田汉中,无逃亡者。太祖益嘉之。文帝即位,迁沛郡太守。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浑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转为魏郡太守。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榆皆成藩,五果丰实。民得财足用饶。
《三国志·卷十六》)
①太祖:指曹操。②左冯翊:官名,相当于太守。③兼复者:男女人口众多的民户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稍丰给稍:稍微 |
B.宣喻恩信喻:晓喻,使……明白 |
C.温信者与孤老为比比:近邻 |
D.太祖益嘉之嘉:赞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生子无以相活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
B.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 以勇气闻于诸侯 |
C.乃课树榆为篱 乃设九宾礼于廷 |
D.此丰民之本也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
下列各句括号中所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郑浑)无不举赡 | B.明赏罚,与(贼)要誓 |
C.于是(降贼)转相寇盗 | D.(大军)无逃亡者 |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郑浑治政才能的一组是()
①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复迁邵陵令
②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
③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
④贼之失妻子者,皆还求降
⑤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
⑥又遣民田汉中,无逃亡者
A.①②⑤⑥ | B.②③④⑥ | C.①③④⑤ | D.②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浑任邵陵令时,天下动乱,百姓不事产殖,不育子女,他采取了强制的手段督促百姓从事耕桑,养育儿女,后来百姓十分爱戴他。 |
B.梁兴掠民为乱,郑浑不惧,发动百姓逐贼,应允把他们夺得的妇女、财务的大部分赏给他们。于是百姓和贼寇互相攻击,瓦解了贼寇。 |
C.郑浑任京兆尹时,把人口众多的民户与单家贫户,温良诚信的民户与孤老之家搭配居住,以互相帮助,发展生产。 |
D.文帝时,郑浑亲自带领吏民兴修水利,还鼓励百姓植树种果,使得他任职的地方年年增产,百姓日渐丰裕。 |
阅读下文,完成 8—10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注]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②舣船:使船靠岸。 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 |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 |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 )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伤亡惨重,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之后汉军数千人追来,项王只好引兵向东,逃到东城。 |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酌古论》序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
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颇若有自得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②,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
【注】①铅椠:指写文章 ②较然:明显
1. |
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 |
2. |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
"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 |
4. |
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1)(2) |
5. |
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 |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1. |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中的意思 (3) 幹雅自多() (4) 不矜小节() |
2. |
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3. |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想通的两项是()
|
4. |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
5. |
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