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权善才、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仁杰曰:“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陛下惜有罪,亏成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出为宁州刺史,抚和戎落,郡人勒碑以颂。时越王兵败,支党余两千人论死,仁杰疏曰:“此皆非本恶,诖误至此。”有诏悉谪戍边。会为来俊臣所构,守者浸弛,即丐笔书帛,置褚衣中。谓吏曰:“方暑,请付家彻絮。”仁杰子光远得书,因免死。万岁通天中,契丹陷冀州,擢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刺史惧贼至,驱民保城,修守具。仁杰至,曰:“贼在远,何自疲民?万一虏来,吾自办之,何预若辈?”悉纵就田,民为立祠。突厥入赵、定,时民多胁从于贼,贼已去,惧诛,逃匿。仁杰上疏曰:“愿赦河北,一不问罪。”诏可。后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仁杰曰:“匈奴犯边,陛下使三思募勇士,逾月不及千人。庐陵王代之,不浃日辄五万。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初,李昭德数请还太子,而后意不回,唯仁杰每以母子天性为言,故卒复唐嗣。后将造浮屠大像,度费数百万。仁杰谏曰:“物不天降,终由地出。不损百姓,且将何求?既失农时,是为弃本。”后由是罢役。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权善才、范怀义误斧昭陵柏坐:坐下
B.仁杰为魏州刺史擢:提拔
C.故复唐嗣卒:最终
D.既农时,是为弃本失:耽误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狄仁杰平恕忠直的一组是
①仁杰子光远得书,因免死      ②仁杰奏不应死
③此皆非本恶,诖误至此        ④驱民保城,修守具
⑤愿赦河北,一不问罪          ⑥既失农时,是为弃本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狄仁杰体恤百姓,契丹攻陷冀州,他坚持让百姓回家种田;武则天想造佛像,他以误农时、弃根本为由加以劝阻。
B.狄仁杰敢于直言劝谏。权善才、范怀义误用斧头砍伐昭陵的柏树,高宗很生气,要杀他们,狄仁杰上奏直谏,高宗免去二人的死罪。
C.狄仁杰忠于唐室,在立太子的关键问题上,他用招募勇士这件事把武三思和庐陵王做了对比,让武则天明白了人心所向。
D.狄仁杰能力出众,黜陟使阎立本惊异他的才干,就推荐他做大理丞,他一年就决断了大量积压的案件,受到人们称赞。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
(2)物不天降,终由地出。不损百姓,且将何求?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遂感激而西,舍亲丰感激:感谢
B.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让:责怪
C.拜监察御史,奉使称职拜:授予官职
D.求胜地为构第第:宅第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躬为调药父母宗族,皆为杀没
B.逆旅主人不之顾夫晋,何厌之有
C.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斧斤以时入山林
D.周乃去,客密州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张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
译文:

(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周德兴,濠人。恭谨勇毅,与太祖同里,少相得。从定滁、和。渡江,累战皆有功,迁左翼大元帅。从取金华、安庆、高邮。援安丰,征庐州,进指挥使。从讨赣州、安福、永新,拔吉安。再进湖广行省左丞。同杨璟讨广西,攻永州。元平章阿思兰及周文贵自全州来援,德兴再击败之,追奔至全州,遂克之。道州、宁州、蓝山皆下。进克武冈州,分兵据险,绝靖江声援。广西平,功多。洪武三年封江夏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是岁,慈利土酋覃垕连茅冈诸寨为乱,长沙洞苗俱煽动。太祖命德兴为征南将军,帅师讨平之。明年伐蜀,副汤和为征西左将军,克保宁。先是,傅友德已克阶、文,而和所帅舟师未进。及保宁下,两路军始合。蜀平,论功,帝以和功由德兴,赏德兴而面责和。且追数征蛮事,谓覃垕之役,杨璟不能克,赵庸中道返,功无与德兴比者。复副邓愈为征南左将军,帅赵庸、左君弼出南宁,平婪凤、安田诸州蛮,克泗城州,功复出诸将上。赏倍于大将,命署中立府,行大都督府事。德兴功既盛,且恃帝故人,营第宅逾制。有司列其罪,诏特宥之。十三年命理福建军务,旋召还。
明年,五溪蛮乱。德兴已老,力请行,帝壮而遣之,赐手书曰:“赵充国图征西羌,马援请讨交址,朕常嘉其事,谓今人所难。卿忠勤不怠,何忝前贤,靖乱安民,在此行也。”至五溪,蛮悉散走。会四川水尽源、通塔平诸洞作乱,仍命德兴讨平之。十八年,楚王桢讨思州五开蛮,复以德兴为副将军。德兴在楚久,所用皆楚卒,威震蛮中。定武昌等十五卫,岁练军士四万四千八百人。决荆州岳山坝以溉田,岁增官租四千三百石。楚人德之。还乡,赐黄金二百两,白金二千两,文绮百匹。
居无何,帝谓德兴:“福建功未竟,卿虽老,尚勉为朕行。”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逾三年,归第,复令节制凤阳留守司,并训练属卫军士。诸勋臣存者,德兴年最高。岁时入朝,赐予不绝。二十五年八月,以其子骥乱宫,并坐诛死。
(《明史·列传第二十》)
注:①平章:金元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元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②慈利:县名。土首覃垕(hòu):土家族首领覃垕。③交址:又名交阯,中国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④明代军队编制名。清初曾沿用。于要害地区设卫,大致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由都司率领,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一般驻地在某地即称某卫,如威海卫、金山卫等,后相沿成为地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太祖同里,少相得得:融洽
B.而和所帅舟师未进帅:率领
C.十三年命理福建军务,旋召还旋:不久
D.楚人德之德:恩德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能表现出周德兴“恭谨毅”的一组是
①从讨赣州、安福、永新,拔吉安②进克武冈州,分兵据险,绝靖江声援
③博友德已克阶、文 ④德兴己老,力请行,帝壮而遣之
⑤以其子乱宫 ⑥德兴在楚久,所用皆楚卒,威震蛮中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沙洞苗寨被煽动作乱,太祖任命周德兴为征南将军,率领部队讨伐平定。第二年征讨蜀地,协助汤和为征西左将军,攻克保宁。
B.周德兴平定武昌等十五卫,每年练兵四万四千八百人,开决荆州岳山坝用以灌溉农田,年增官租四千三百石。
C.各位活着的有功勋的大臣,周德兴的年龄是最大的,每年入朝时,皇帝给的赏赐,周德兴都不拒绝。
D.周德兴虽然年纪很大,但皇帝考虑到福建的功业没有完成,还是希望他尽力前往。周德兴到了闽地就征兵操练,完备了海上的防御措施。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兴功既盛,且恃帝故人,营第宅逾制。
(2)卿忠勤不怠,何忝前贤,靖乱安民,在此行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9分,每小题3分)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书②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③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④陂⑤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②方书:记载药方的医书。③谭:通“谭”,与…商谈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⑤陂(bēi):池塘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循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宽趣尉出捕趣:催促
B.募索为蛊者穷治穷:彻底
C.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交:交结
D.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像:立……的塑像

下列句子编为4组,全都说明赵尚宽“勤于农政”的一组是()
①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②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
③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④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⑤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
⑥田日加辟,户日益众

A.③④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尚宽善于地方治理。他任平阳县令时,临县有十几名重囚逃逸,杀死居民,且将犯平阳。赵尚宽利用罪犯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抢先下手,果断派出尉官和士兵,将罪犯全部抓获。
B.治理忠州时,赵尚宽传播医药知识,查究法办蓄蛊者,改变了当地蓄蛊杀人的恶俗;还果断拿出官币为当地百姓垫付盐银,然后再慢慢将盐转卖给百姓,使百姓生活不受干扰。
C.治理唐州时,赵尚宽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先前土旷民稀的状况,受到了仁宗的的褒奖。在他领导下新开垦的田地和新修建的水渠,得到了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
D.在同州、宿州任职期间,赵尚宽对河中府神勇卒与他们的校尉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妥善处理,既扑灭了士兵中动乱的苗头,也让贪婪暴虐的校尉尝到了苦头。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2)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
(3)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

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对下列语句中抽出来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郑既知亡矣既:已经
B.将焉取之之:指代土地
C.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何厌之有厌:厌烦

下面句中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动词。认为
B.敢以烦执事以:介词。用,拿。
C.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代词。怎么。
D.将焉取之焉:代词。哪理。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句中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请客的主人行装
B.宴请的客人行装
C.宴请的客人使者
D.招待过往的出使的人

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小题。(共3小题,12分)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樊於期( ) (2)戮没( )(3)揕其胸( )(4)切齿拊心( )
写出两段话中表示敬称的三个词语。
(1)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两个句子。(共7分)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