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2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继续实施各种惠农补贴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加科技投入。
(1)上述材料体现了国家财政支出的哪些具体用途?(6分)
(2)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中国家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9分)
“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未来工作重点是改善民生和调整经济结构,真正实现国富民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王原先是国营企业技术人员,后跳槽到股份制民企工作,下表是他收入与消费变化情况
年工资收入 |
其它收入 |
食物支出 |
旅游支出 |
总支出 |
|
80年 |
500元 |
0 |
400元 |
0 |
480元 |
90年 |
5000元 |
120元 |
2300元 |
800元 |
4800元 |
2010年 |
100000元 |
45000元 |
12000元 |
12000元 |
48000元 |
材料二为了抢占世界新能源汽车制高点,国家将制定一系列发展规划,今年6月国家出台政策给每台新能源车生产厂家补贴,最高达6万元,目的是让企业降低成本和价格,鼓励消费者购买。
(1)上述图表说明什么经济问题?从经济制度角度分析变化原因。
(2)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原理,说明国家政策将带来哪些积极效果。
(3)根据“绿色经济—重庆模式”提示的信息完成下表
措施 |
经济学依据 |
关闭污染企业 由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走新型工业道路 |
十二五计划,非农业增加值达95% 西永微电子园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15% 服务业人员比重提高到45% |
① |
修订《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 将环保纳入重庆十二五规划 |
② |
重庆的银行对高能耗和高污染型企业严格控制贷款,对已发出的贷款进行追踪、监督,防止“二高”企业的贷款风险,加大对环保企业的绿色贷款。 |
③ |
2009年秋季以来,西南5省市遭遇百年不遇大旱,给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威胁。大旱之后必有大涝。2010年5月以来,南方多省市又相继遭遇大范围强降雨天气,形成大面积洪涝灾害。从大旱到大涝,全国上下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同心协力抗旱排涝。在此过程中,人们也在思考造成大旱大涝的原因。旱涝的直接原因在于降水的多与少,而大的气候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各种极端的气候事件。旱涝的背后更有人祸因素: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水利设施建设又不足,各种应急不力等等。大旱大涝再次警示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要有防患未然的忧患意识,要重视科学抗旱抗涝体系建设……这些经验教训,对今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认识论道理的?
16分)材料一
材料二: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2010年的“两会”上,“低碳立法”已经成为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此普遍关心。常委会通过作出专门决议、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修改相关法律、开展国际合作等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工作。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目前我国的低碳之路面临怎样的形势。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就解决两图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措施。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谈谈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应如何履职。(任选一个角度)
2010年9月2日,互联网迎来了41岁生日。41年来互联网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据统计,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亿,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有人称,从信息发布的角度看,中国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也就是每一个国民都可能成为信息发布者,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即时传播自己看到的、遇到的社会信息。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公民和政府部门应如何面对“全媒体时代”。(12分
(24分)
材料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l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材料2: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为“广东现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广东、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
材料3:2010年2月,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广东将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约1690公里的绿道网,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宜居城乡的战略高度,从推动珠三角生态保护、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全局角度,吹响了将绿道网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标志性工程的号角,这必将对珠三角乃至广东全省新一轮科学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点,分析“广东现象”及广东省在生态环境的建设体现了那些哲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