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四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们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1)请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前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核心主张。
(2)上述前三则材料,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经历了哪些变化?
(3)材料四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
金华火腿是金华市最负盛名的传统名产,金华火腿行(化名)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下面《金华火腿行发展史(片段)》年代尺,回答问题。
(1)A阶段火腿作坊开办时,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什么?
(2)结合年代尺信息和中国近代史背景,分析"金华火腿行"在B、C两阶段一"盛"一"衰"的原因。
(3)从A阶段到D阶段,"金华火腿行"依次经历了哪三个不同性质的政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看了"金华火腿行"的发展史,你有哪些感悟?
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作用。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2)材料二反映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材料三: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材料二 17-20世纪,欧洲先后发生过多次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它毁坏了欧洲国家的力量和文化成果,危及人们的自由和生命。因此,欧洲的理想主义者纷纷提出各种统一欧洲的方案,以便谋求欧洲的和平和发展。
材料三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大会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人类社会的共同战略,要求通过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材料一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是哪两次战役?并根据材料一指出苏、美、英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理想主义者提出统一欧洲方案的原因。哪一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3)以史为鉴,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人类怎样才能赢得自己的美好未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井冈山)周围各县的农民,因为受过大革命的影响,觉悟程度较高。地势险要,出产丰富,群众条件好,这就是建立根据地的条件。
--罗荣桓《回忆井冈山斗争时期》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书记习促勋提出:"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三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时指出:"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我们不是晚清政府。如果到时还不收回,就无法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交代。"
(1)根据材料一,说出中共产党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什么决定?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决定有什么重要意义?
(3)材料三中的谈判针对的是哪一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什么样的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
材料二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他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洋务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回答,张謇为什么弃官经商?他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为拥护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