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伯利克里时期选民在城邦总人口中的比重
材料二 英国选举制度的变革年表
时间 |
情况或改革措施 |
1832年 |
在市镇中,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付10镑以上房产租税者,在郡乡中,年付10镑田土租税的六十年长期田地租用者、年付50镑田土租税的短期田地租用者及年付2镑地税的自有土地者皆享投票权。 |
1884年 |
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 英镑价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 |
1918年 |
英国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
1969年 |
凡是年满18周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男女,都有权参加下院的选举 |
材料三 美国选举制度的变革年表
时间 |
情况或改革措施 |
1787年 |
宪法规定:各州(有选举权的)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指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 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
1920年 |
国会批准第19条修正案,赋予妇女选举权 |
1970年 |
国会批准1869年提出的第15条修正案,赋予各种种族肤色公民平等的选举权 |
1971年 |
通过第26条修正案,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获得选举权 |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一中所示选民状况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请概括指出,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不得照抄原文)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以来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4分)
材料四
第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五
……如,公民选举自愿、自由的原则;候选人参选竞争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举机构职责法定的原则;选举工作人员回避的原则。现在的选举制度在权力制约和程序设计上没有充分体现这些原则,即便在选举中出现了一些严重违反这些原则的行为,也很难认定其违法。
……根据我国选举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人大代表选举中的候选人,可以有两种产生形式,一种是由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另一种是由选民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在选举工作实践中,人们把前者称为组织提名的候选人,后者称为选民或代表联名提名的候选人。从选举法的规定看,无论是组织提名的候选人还是代表或选民联名的候选人,都具有完全平等的法律地位。但在实践中,组织提名往往为数过多,而选民的提名往往不被重视和同等对待。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选举法第三十一条关于“酝酿、协商、讨论”的规定,为选举机构(实际上是组织部门)以“代表构成”等为理由,运用“酝酿协商”方式清除代表(选民)联名的候选人提供了“制度暗道”。
——《完善人大选举制度的思考》
(4)据材料四概括我国选举制度的特点
(5)据材料五,概括我国选举制度有哪些缺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对其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问题,史学界多有研究。其中有观点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了道路,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见图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地位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角度广泛,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生活运动发起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国民政府已取得政权七八年,加上各层官吏中,东西洋留学生出身者甚彩(注:多),较有时间和精力注意到民众的生活状态,譬如生活肮脏、杂乱、缺乏公德意识,人际关系苟且自私,毫无羞耻心,社会气氛黯淡、杂乱、暮气深重,乌烟瘴气……
——《新生活运动闲话》
材料二新生活运动开展初期,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在南京、上海、南昌等大城市,卫生状况有明显好转。为了整顿社会秩序,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限制娱乐的法令,如禁止饭店、舞厅夜间营业等。1935年4月17日,在吸食、买卖鸦片最严重的四川成都,关闭了1 300多家大烟馆。许多城市的社会治安以及卫生等状况也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张岚《国民党“新生活运动”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生活运动取得了哪些成效,(6分)并谈谈你对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认识。(6分)
历史图表、图片蕴含了丰富的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1)你从材料一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主要政治特征分别是什么?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了一个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首先是引起了所谓“商业上的革命”,直接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探索,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
材料三 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册)》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商路及商业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殖民者的罪行。(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6分)
(14分)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展示了中国特色、广州风采,广州的经济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总量的3%左右。
材料二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旅居南洋归侨陈启源在广州地区南海简村创建继昌隆缫丝厂。这是我国第一家商办近代化胡器(外国机器)缫丝厂。
材料三 1979年,中央确定对两省(广东、福建)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个重大的决策,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此企业的性质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此类企业产生的原因。(6分)
(3)材料三中的“重大的决策”是什么?以广东为例,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