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的Na2CO3 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沉淀。
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只有CuCO3一种沉淀生成;
乙同学认为这两者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生成Cu(OH) 2一种沉淀;
丙同学认为生成CuCO3和Cu(OH) 2两种沉淀。
(1)各装置连接顺序为 → → 。
(2)若甲同学的结论正确,实验现象为 。
II.若CuCO3和Cu(OH)2两者都有,可通过下列所示装置的连接,进行定量分析来测定其组成。
(1)仪器组装好后首先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实验结束时要继续通入处理过的过量空气,其作用是 。
(2)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g,当反应完全后,装置C质量增加了ng,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 。
III.沉淀转化在生产中也有重要应用。例如,用Na2CO3溶液可以将锅炉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较疏松瓶易清除的CaCO3,该沉淀转化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K=___________(写数值)。[已知Ksp(CaSO4)=9.1×10—6,Ksp(CaCO3)=2.8×10—9]
IV.蓝铜矿的主要成分为2CuCO3·Cu(OH)2,当它与焦炭一起加热时,可以生成铜、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硫为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制备并探究SO2的某些性质。
【SO2的制备】用亚硫酸钠与较浓的硫酸反应制备SO2的装置图如下(夹持仪器省略):
(1)图中的装置错误的是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的作用是 。
【SO2的性质】探究SO2气体性质的装置如图所示:
(2)装置Ⅰ中的现象是 ,说明SO2具有 (填“氧化”或“还原”)性。
写出装置Ⅰ中通入足量SO2的离子方程式 。
(3)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Ⅱ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取Ⅱ中溶液分成两份,
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一: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二:往第二份试液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方案是 ,原因是 ,写出解释该原因的离子方程式 。
(4) SO2可以用来制备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可用于照相业作定影剂,也可用于纸浆漂白作脱氯剂等.实验室可通过Na2S、Na2CO3和SO2共同反应来制取Na2S2O3。写出如图所示装置中三颈瓶中由反应制取Na2S2O3的化学方程式
PCl3可用于半导体生产的外延、扩散工序。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
熔点/℃ |
沸点/℃ |
密度/g·mL-1 |
其他 |
|
黄磷 |
44.1 |
280.5 |
1.82 |
2P(过量)+3Cl2![]() ![]() |
PCl3 |
—112 |
75.5 |
1.574 |
遇水生成H3PO3和HCl,遇O2生成POCl3 |
POCl3 |
2 |
105.3 |
1.675 |
遇水生成H3PO4和HCl,能溶于PCl3 |
(一)制备:右图是实验室制备PCl3的装置(部分仪器已省略)
(1)仪器乙的名称 。
(2)实验室用漂白粉加浓盐酸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 。
(3)碱石灰的作用是 。
(4)向仪器甲中通入干燥Cl2之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其目的是 。
(二)提纯:
(5)粗产品中常含有POCl3、PCl5等。加入黄磷加热除去PCl5后,通过 (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得到PCl3的纯品。
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一、图二所示的实验。
(1)图一可通过观察①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CuSO4改为CuCl2更为合理,其理由是② ,你认为还可以作何改进?③ 。
(2)图二可用于定量比较反应的快慢,检查图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利用图二做实验时需测量的数据是 。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我校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以CO2为主要原料,采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并对CO2与NaOH的反应进行探究.
【资料获悉】“侯氏制碱法”原理:NH3+CO2+H2O+NaCl=NaHCO3↓+NH4Cl,然后再将NaHCO3灼烧制成Na2CO3.
【实验设计】如图1所示
【实验探究】
(1)装置乙的作用是 .
(2)若在NaHCO3灼烧中时间较短,NaHCO3将分解不完全.取经短暂加热的NaHCO3样品29.6g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此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有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曲线b对应的溶液中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该样品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3)若将装置甲产生的纯净的CO21.68L(标准状况下)缓慢地全部通入到100mL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低温蒸干,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W,其质量为7.4g,则W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验证臭氧的氧化性强于氧气,进行了下述实验,请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验证臭氧的氧化性强于氧气。
[实验原理]2KI+O3+H2O===2KOH+I2+O2,淀粉溶液遇单质碘变蓝色。
[实验用品]臭氧消毒碗柜、a溶液、碘化钾溶液、滤纸、玻璃片、温度计。
[实验步骤]
①取a溶液与碘化钾溶液混合。
②取两片用滤纸剪成的纸条,在a和碘化钾的混合液中湿润后分别置于两块洁净的玻璃片上。
③将一块玻璃片(Ⅰ)置于臭氧消毒碗柜中并接通电源生成臭氧。将另一块玻璃片(Ⅱ)置于可控温度的温箱里,尽量地使温箱的温度与消毒碗柜中的温度相等。
④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
时间/min |
0 |
15 |
30 |
45 |
60 |
90 |
120 |
|
滤纸的 颜色 变化 |
玻璃片(Ⅰ) 上的滤纸 |
白色 |
白色 |
灰色 |
浅蓝色 |
蓝色 |
蓝色 |
浅蓝色 |
玻璃片(Ⅱ) 上的滤纸 |
白色 |
白色 |
白色 |
白色 |
灰色 |
灰色 |
浅蓝色 |
请根据上述实验原理、步骤及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药品中的a溶液是________溶液。
(2)写出在臭氧消毒柜中产生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个实验过程要保持两块玻璃片所在环境的温度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实验数据记录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填序号)。
A.空气中可能也有一定浓度的O3,所以实验数据不可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氧气也能氧化碘化钾中的碘离子
C.O3的氧化性比O2强
D.O3不仅氧化I-的速率比氧气快,而且有漂白作用
(5)在O3氧化KI的反应中,若有24 g O3发生反应,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