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天平(带砝码)、量筒、足量的水、小刀、土豆、烧杯、刻度尺,请利用上述器材,设计测量土豆密度的实验。
(1)选用的器材:
(2)实验步骤(请按1,2…步骤书写):
(3)按设计的实验,得出土豆密度的表达式: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热量,小明由此提出问题: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的猜想是:
猜想一: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
猜想二: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选择了甲、乙两种晶体进行实验,记录加热时间表示其吸收热量的多少,其探究过程如下:
(1)取一定质量的晶体甲,用如左图所示的装置加热,得到了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右图所示,则晶体甲熔化过程大约持续的时间t1=____min;
(2)取___________,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加热,记下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t2;
(3) 比较t1和t2,若t1和t2不等,则说明猜想一是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如下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将会看到小球,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如下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中传播,也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如果将甲、乙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实验甲(能/不能)成功。实验乙成功,这是因为。在这个实验中,小球起的作用是。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VAB=___________m/s。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强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
(1)如图甲所示,在加热过程中,会看到从烧杯底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这些气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气,气泡里的水蒸气去哪里了?聪明的小强认为图甲是水(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现象,由于烧杯中水温不同,气泡里的水蒸气遇冷所致。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加热到第3min时,水开始沸腾,沸腾时,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这是一种剧烈的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3)如图丙所示,小强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了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沸腾前,水的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当水的温度达到℃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小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步骤如下:
(1)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的A处由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2)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的B处由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3)将质量为2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的B处由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丙所示.
根据上述三次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钢球沿斜面滚下过程中,重力势能动能(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距离的长短,是为了判断;这里用到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法;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3)为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应选用两个图来分析。
(4)分析乙、丙两图,得到的实验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