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究题
法律体系形成
2011年3月10日上午,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是不是意味着我国已经是一个法治国家,为什么?
学习道德模范
从为勇救学生而双腿截肢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到在身受致命伤害的危急关头,临危不惧,沉着操控,用生命保护乘客安全的英雄司机吴斌……一个个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就像一面面旗帜,为我们树立起可亲可敬的道德标杆。以“泰州好人”为原型创作一批影视剧,让好人精神大放光芒。以张云泉为原型的淮剧《信访局长》在多地巡回演出,以刘绍安为原型的电影《生死诺言》公映后反响强烈,……这些故事,让人感受到人性的纯真与温暖。
(2)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应学习上述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哪些优秀品质?
直面社会困惑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个本该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拷问着我们每个人的灵魂。对于不敢扶的原因,有的民众担心做善事反被诬陷讹诈,而由于自己法律知识欠缺,又没有精力处理,被讹诈后只好选择一赔了事;也有的认为我国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担心“见义勇为”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但大多数民众还是认为,看问题要看主流,要坚信社会自有正义在。
(3)针对上述部分民众的担心,请你运用九年级“崇尚法律”的有关知识,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3分)
积极参与行动
2012年3月1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电视会议,研究部署“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泰州某校九年级同学积极响应,举行了一次“中学生如何学雷锋”的主题班会。
(4)如你参加这次主题班会,请就“中学生如何学雷锋”这一主题谈谈你的看法。
【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宜昌卷)】【七彩人生在追寻】
读图思考:荣登中国好人榜的颜昌玉传递给我们哪些正能量?
【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漳州卷)】翻阅成长日记.感人的情景历历在目。
日记一:思想品德课上,老师告诉我们,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祭日”,我们要在静默和哀悼中,从民族悲痛中汲取动力、凝聚力量,学会维护自尊。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自尊与知耻有何关系?
日记二: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校长为我们加油鼓劲,我们对比赛充满信心。
(2)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日记三:班会课上,斑主任组织我们观看2014“最美孝心少年”的颁奖视频。共中,有位少年面对困难勇敢不屈,八年来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爸爸、忠有肺血栓的奶奶和聋哑的弟弟。一一他就是最美孝心少年梁维月。
(3)梁维月用乐观诠释了“最美”典范。你将怎样磨砺意志,学会坚强?
【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绍兴卷)】阅读漫画《考试前后》,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漫画中毛毛爸爸的言行。
(2)面对考试失利和爸爸的训斥,如果你是毛毛,你觉得该如何应对?为什么?
【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徐州卷)】探究题,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让汽车文明的话题展开讨论,以下是他们搜集的相关信息,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关问题。
信息一:
(1)信息一的图文反映了哪些问题?
信息二:前不久,柳州市驾鹤路与光明路路口斑马线附近发生了让人温暖的一幕:一男子行车至斑马线附近时,见一个驼背老人,由于其身体弯曲厉害,用四角塑料凳子作拐杖支撑身体缓慢行走。驾车男子将车停了下来,并下车帮助老人拿上塑料凳,搀扶其安全走过马路。这虽然造成了后方车辆的短时间堵塞,但见此情形,没有人按喇叭,直到该男子将老人搀扶过马路后快速回到车上将车驶离……此场景恰好被一市民拍摄下来,配上相关文字后发到微信朋友圈,网友们对这温暖的一幕纷纷点赞、转发。(注:点赞多表示赞同、喜爱的评论。)
(2)简要分析上述“温暖场景”获得网友们点赞的主要原因。
信息三:随着车辆的增加,因驾车引发的情绪冲突也越来越多,司机之间因驾车问题而大动肝火的“路怒”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司机遇到交通拥堵或不文明驾车行为时便会产生愤怒情绪,甚至辱骂、袭击他人和其他汽车以泄愤。“路怒”是汽车社会的副产品,也是世界的通病,不仅影响司机的身心健康,威胁驾驶安全,也会产生一些社会矛盾。
(3)汽车不仅承载着公民,更承载着公民意识,文明驾车要向“路怒”说不。作为驾车人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路怒”情绪的发生?
【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黑龙江龙东卷)】【明理践行】当你遇到下列情境时,你的正确做法是什么?并简要说明理由。
情境一:你一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门,自称是你爸爸的朋友。
正确做法:
理由:
情境二:你在书店购书时,意外发现某出版社发行的作文选中收录了自己的一篇获奖作文。
正确做法:
理由:
情境三:植树节到了,团支部组织同学们去义务植树。
正确做法:
理由:
情境四:班级的异性同学经常邀请你周末在公园单独见面。
正确做法: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