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题
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农村关系的调整。
(1)图1情景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依据的法律性文件是什么?
(2)观察图2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
(3)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都是为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过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国会同意外,不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建立起得到被统治者同意的政府。
——《独立宣言》
材料三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人权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从哪几个方面限制了王权?由此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2)材料二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4)概述材料二、三的相同主张。
随着外来侵略的加剧,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努力挽救国家,想要国家变得富强,而由此开启了一次又一次的运动,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开明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兴起了一场洋务运动,分为了前后半期两个阶段,请问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戊戌变法中谭嗣同被杀害,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壮语。他的牺牲说明变法改革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精神)?
(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用什么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最终结果虽然失败了,但是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请问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1840年,英国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据此请回答:
(1)“1840年,英国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是指哪一场战争?这一场战争之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流落天涯四月天,尊前相对泪涓涓。师亡黄海中原乱,约到马关故土捐”。这首诗是对哪一屈辱条约的描述?通过这个不平等条约,我们丧失了哪一块国土?
(3)西方列强的哪次侵华战争和什么条约使得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l842年,“他”同清政府签订了一份不平等的条约,这份条约既有割地,也有赔款,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材料二:“他”位于北京西郊,历时l50多年的修建,成为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把大火,让无数的炎黄子孙为他哭泣。
材料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有一个国家趁机来到中国,北方那么多的大好河山开始沦丧。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他”指什么?是谁犯下的滔天罪行?
(2)材料三中的“一个国家”指哪个国家?这个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获得了什么样的最大利益?
(3)三则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深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申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指太平军、捻军),可以勤远略(为皇帝解除外患)”。
——曾国藩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厂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少十五万匹。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近代哪一场运动?其兴起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谁?他在这一场运动中作出了什么贡献?另外,他还是一个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他的“战功”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评价这一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