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探究题
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农村关系的调整。

(1)图1情景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依据的法律性文件是什么?
(2)观察图2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
(3)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都是为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世界三大宗教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1年,首届世博会在英国举办,展品有蒸汽机、火车模型、纺纱机等。
材料二: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电灯”成为此届世博会中最耀眼的“明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展品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8世纪60年代,经过多次试验,完成对蒸汽机的改进,提高了热效率,此人是谁?火车的发明者是谁?此种工具给人类社会和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展品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是什么?电灯的发明者是谁?
(3)飞机是那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历史上第一个实现人类飞上蓝天的梦想的是谁?它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4)比较上述科技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2)依据材料一,指出“考试制度”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的原因。
探究二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
材料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窦娥冤》
(3)依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元两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出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三感悟篇
(4)综合以上内容,你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获得了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帝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这就基本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规模。
——摘自张传玺主编《中国古代史纲》
材料二当英国军队从波士顿前往康科德搜夺那里的秘密军需库时,战斗开始了。正是在这次战斗中,有人在来克星顿草坪打响了“声闻全世界的枪声”。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三内战首先使美国原来宪政机制中分裂的主权得到了统一。它为美国大工业化的发展,准备了条件。这个是一个先行,如果说,主权得不到统一,领土不能够得到统一,或者劳动力体制得不到统一的话,后面的大工业化还会推迟,或者不会产生这么大的效果。很多美国历史学者认为,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道分水岭。联邦政府从此变得强大起来,美国的农业、工业以及整个国家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摘自《大国崛起》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熙、雍正、乾隆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清朝同外部侵略势力和内部民族分裂势力作斗争的各一个例子。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战争开始了”是指的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 “声闻全世界的枪声”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归纳美国内战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及古今中外历史,你认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有何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祝寿之名开始访华之旅,向乾隆皇帝提出此行的真实目的: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港口。乾隆皇帝一口回绝,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自《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对外关系卷》
材料二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扩散,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指连续多月下滑,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2008年11月4日,在严重金融危机背景下,黑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执政百日,奥巴马对内大力推行各项“新政”,包括促使国会通过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等一系列救市措施。
材料三二战后,日本开始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1957年,日本提出政府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改革中小学课程。六十年代开始产学研相结合。……
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技术立国”的口号。
197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4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均为6%左右。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政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为什么当前这次金融危机会出现“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扩散”的现象?认为奥巴马与罗斯福在应对危机的“新政”最主要相同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提到“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4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及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经济改革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摘自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而且,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也使他受益良多。他推崇中国儒家学说,对孔子尊崇有加。他说:“孔子只诉于道德,不宣传神”。……一句话,伏尔泰重视中国文化,完全是为了“为我所用”,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伏尔泰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利的唯一的国家。”
——摘自《重读伏尔泰》
(1)依据材料一,当时“社会急剧变化”主要指什么变化?在争鸣的各学派中,哪一学派的思想在其后中国历史发展中先贬后崇,并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继承的“人文主义的传统”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依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是如何“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的?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在《独立宣言》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思想解放运动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