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祝寿之名开始访华之旅,向乾隆皇帝提出此行的真实目的: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港口。乾隆皇帝一口回绝,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自《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对外关系卷》
材料二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扩散,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指连续多月下滑,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2008年11月4日,在严重金融危机背景下,黑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执政百日,奥巴马对内大力推行各项“新政”,包括促使国会通过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等一系列救市措施。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开始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1957年,日本提出政府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改革中小学课程。六十年代开始产学研相结合。……
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技术立国”的口号。
197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4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均为6%左右。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政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为什么当前这次金融危机会出现“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扩散”的现象?认为奥巴马与罗斯福在应对危机的“新政”最主要相同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提到“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4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及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经济改革有何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琅城起义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材料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说的?他写的史学著作是什么?
(2)材料二是这部著作编写的目的,“古”“今”分别指何时?“成一家之言”指的又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雄国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剪伯赞
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汉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汉武”指谁?请举出能反映“长城万里遍烽烟”的一次重大战役名称。
(2)两则材料盛赞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作用?

读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中的工具是谁发明的?他是什么时候的人?
(2)该项发明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识读下图

  图一:丝绸之路示意图

图二:西汉疆域图
请回答:
(1)仔细阅读材料一,你能否将图中所标序号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地区名称填在上。
 ①
(2)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谁?
(3)对材料二中斜线覆盖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近代史上日本曾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观察下列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与哪次战争有关?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图二反映的是哪次战争后的场景?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对中国又有何意义?
(3)简要分析造成图一、图二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