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5日至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会议提出,2012年经济增速调低为7.5%,主要是为了结构调整,使同样的经济总量能够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使百姓得到更多实惠。这一预期目标的调整,有利于纠正一些地方只盯住GDP而忽视解决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等问题,向全社会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政府应更加注重民生质量,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实现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
2014年10月28日,APEC气候研讨会在江苏举行,来自7个国家的50多名气候专家,围绕“极端气候和水文灾害管理”进行专题研讨。专家认为,受到“厄尔尼诺”的影响,今年江苏的冬天或将成为又一个“暖冬”,雾霾也会成为常态。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近年来,雾霾天气未能得到根本遏制,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政府生态保护责任与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缺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专家的分析对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哪些唯物论的启示?
(2)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在全社会加大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力度(不少于3条),并指出其相应的《文化生活》的依据。
为了加快 “中国明清城墙”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2014年10月,南京城墙管理部门欲对25公里长的现存城墙进行全面清理,引发了市民热议。大多数市民认为,绿植赋予了城墙新的生命,清理后就没有古都气息了,应该保留;而城墙管理部门担忧城墙的安危,认为该清除。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郝日明表示:哪些该清除,哪些可保留应视具体情况。全部清理或全部保留,都不科学。既要保护城墙,又要保护风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南京的“中国明清城墙”申遗的文化价值。
(2)运用矛盾观,请你分析将城墙植物全部清除的做法有何错误。
2014年9月21日,第二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在南京隆重开幕。本届文化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以“弘扬真善美、唱响中国梦”为主题,以“推出精品、推出人才”为重点,以“文化惠民、促进繁荣”为目的。接地气、演生活、彰显时代特色;免费展览、惠民演出,润物细无声般传递着文化幸福,让老百姓看得起、走得近、看得懂,让艺术节变身全民文化盛宴,进一步推动了江苏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分析江苏举办文化艺术节的意义。
(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试论证江苏举办文化艺术节的必要性。
3材料: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在收入分配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这些措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和理解。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说明“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的正确性。
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上述材料所蕴含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