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完善科举程序②创立行省制度③强化文人政治④世俗文学兴起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题中表格是唐朝时期连续两年的纳税户数和赋税收入表,对该表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A.由于人口大幅度增长,国家赋税收入增加 |
B.地方官吏任意增加税额,盘剥劳动人民 |
C.封建政府腐败,虽人口大幅度增加,但赋税收入增长有限 |
D.由于税源扩大,中央赋税收入有所增长 |
设机构、册封、和亲是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唐朝在处理与下列少数民族关系中,三种方式都曾运用过的是
A.突厥 | B.回纥 |
C.南诏 | D.吐蕃 |
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道:“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少其力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削减王国封地 B.剥夺王侯爵位
C.实行推恩令 D.继承西周分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