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同学为了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图的实验。
从图中可以看到的实验结果是:两周后, 瓶中的幼苗生长健壮, 瓶中的幼苗生长瘦弱。此实验说明植物生活不仅需要水,还需要 。
某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将同时死去的10条小鱼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的5条小鱼灭菌后放在无菌的塑料袋内保存起来,乙组的5条小金鱼被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部。数十天后,发现乙组的5条小鱼全腐烂了,再过十多天,小鱼腐烂的尸体也不见了,甲组小鱼保存完好。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说明 ,小鱼的尸体被 和 分解成了 、 和 ,这些物质又能被 吸收和利用,制造 ,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2)该实验中甲、乙两组为什么要选用同时死去的5条小鱼?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的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 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吗? (填“可以”或“不可以”);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
(5)结论: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6)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光照会影响鼠妇这种动物的分布,其实非生物因素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再举出一例来: 。
回答课外实践有关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的问题: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植物类型和分布对 有影响,在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茂密的灌丛的空气湿度最大, 的空气湿度最小。
(3)记录数据时,每次应多记录几组数据,算出平均值后,作为这次测量的数值。这样做的理是: ;
(4)该探究实验的结论是: 。
雨后,小军看到一位爷爷在花园给花“浇水”,不禁好奇地问:“爷爷,刚下过雨,怎么还给花浇水?”爷爷笑道:“我不是在给花浇水,是用水冲掉叶片上的泥土,这样有利于花的生长。”“为什么冲掉叶片上的泥土有利于花的生长?”针对这个问题,小军进行了如下探究。
(1)根据学过的知识,小军作出了假设。他作出的假设应是 。
(2)为验证假设,小军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套在两个叶片上干燥透明的塑料袋,塑料袋的袋口扎紧。分析此装置可知,小军设计的实验的变量是 。
(3)小军先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实验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结果A内干燥,B内出现了一些小水珠。由此可知,气孔堵塞会影响植物的_________作用。
(4)随后,小军想通过实验验证“气孔堵塞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另取一个相同的实验装置,用燃烧的蜡烛耗尽A、B中的氧气,并迅速扎紧袋口,把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6小时后,将A、B内的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内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5)小军还想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气孔堵塞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于是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另取一个相同的实验装置,打开A、B袋口,将两支点着的卫生香分别迅速伸进袋内。小军的预期的实验结果是:A内的卫生香继续燃烧,B内的卫生香熄灭。但实际上却是:A、B内的卫生均继续燃烧。要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小军应该怎么做?________请说明理由 。
七年级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关知识后,利用课余时间,用银边天竺葵作实验材料,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作了进一步探究。请根据以下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示,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 (用箭头和序号表示)
(2)上述图②操作有误,请改正: 。
(3)步骤①中,A、B两装置形成了相互对照,其变量是 ;步骤⑥中,a与b相互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是 。
(4)进行④和⑤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 。
(5)步骤⑦中,一昼夜后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 。
(6)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温室内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 (请答出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