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疟疾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早在两千年前,疟疾病就在世界各地流行。许多科学家想找到引发疟疾病的原因,以便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这种病的发生。
当时,科学家们观察居住在沼泽地区人群的患病情况,提出假设:疟疾病是由沼泽的水被污染而引起的。同时,设计了让人直接喝沼泽地里污水的实验。结果喝污水的人没有患症疾,假设被否定了。
科学家们又经过长期的探索,到了19世纪后半叶,发现疟原虫是疟疾病的致病“凶手”。有些科学家还发现,在疟疾病的发病区,抽干沼泽地的水,这个地区患疟疾病的人就大大减少,甚至消失。科学家们经过思考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引起人体患疟疾病的疟原虫和沼泽地间有什么关系呢?直到本世纪初,一位意大利科学家通过大量观察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设:蚊子传播了疟疾病。蚊子在水中繁殖,如果抽干沼泽地里的水,就可以消灭蚊子的幼虫,消灭了蚊子就可以消灭症疾病。
又过了若干年,一位英国医生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他让蚊子叮、咬体内有疟原虫的麻雀,再对蚊子进行解剖,发现蚊子的唾液腺里有大量的疟原虫。这样人类终于弄清了人体患疟疾病的原因,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治疗和预防疟疾病的方法。
(1)从科学家征服疟疾病的历程来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发现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进行表达和交流。
(2)人体患疟疾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的生存与传播与许多环境因素有关。你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预防疟疾病的有效办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48h;
②选取两片同样大小的叶片a 和 b ,并进行如图处理(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2h;
④取a、b两片叶片中的叶绿素;
⑤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进行检验。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2)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
(3)实验的变量是
(4)步骤④中,能够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的溶液是
(5)实验结果:叶片a ,叶片b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二:取两种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的环境中,两组在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实验方案_________,原因是该方案符合__________ _________原则。

某同学探究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其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如下:

实验现象:试管内的溶液不变蓝。
实验现象:试管内的溶液不变蓝。
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分泌有关。
实验分析:
(1)实验在设计和操作上有几处错误,请你指出三处并纠正。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描述的第③步和第⑤步实验现象与所做实验的实际现象不相符,请重新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细菌结构模式图,请按图回答问题:

(1)图中1 ,2 ,3 ,4 ,5 ,6 .(填名称)
(2)细菌的基本结构是 .(填名称)
(3)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4)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5)细菌的细胞质内没有 ,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2013年11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雾霾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石化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渐增加。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
(1)从上述材料看出,“雾霾”对人体的 系统影响严重,因生物之间可通过生物富集现象,仍可进入人体,危害人类。
(2)人体的呼吸道对空气有一定的处理作用,能够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变得清洁的是()
①黏液②鼻毛③鼻粘膜内毛细血管④纤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泰安市某中学的同学在火车站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
(3)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取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 ,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4)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5)根据下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的PM2.5的浓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