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学会盘活自己》,完成第问题。(共8分)
①古人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些甚至是先天性缺陷,但我们也应看到自己潜在的优势和长处,全方位地盘活自己。
②盘活自己实际上是要清醒地发现自身的短板和不足,正确运用优势和强项。发挥自己的长处,比努力去补齐短板更为重要。我们耳熟能详的田忌赛马,就是一个扬长避短的典型案例。齐国将军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孙膑发现对手的每一匹马都有相对的绝对优势,于是采取了以长击短的策略,果断调整了赛马顺序: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下等马对上等马,最终帮田忌赢得了赛马。可见,当自身固有资源难以改变时,只有盘活自己,盘活自己才能形成优势,形成优势必须扬长避短。扬长避短首先要知长察短,切实梳理自身的相对优势和强项;扬长避短关键是固长缩短,注重巩固自己的相对强项,努力形成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最终要取长补短,借助自身形成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短板和不足。
③扬长避短固然重要,但当我们无长可扬呢?海伦·凯勒用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盲聋哑等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不仅学会了读书说话,而且最终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21个聋哑演员经过艰苦漫长的训练,使舞蹈《千手观音》在央视春晚上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和视觉的享受。可见,面对只有短的困境,我们只有劣中生优,才能盘活自己。劣中生优,就不能怨天尤人,自我矮化,要树立【甲】的自信,具有【乙】的决心,激发【丙】的斗志;劣中生优,就应该艰苦奋斗,勤学苦练;劣中生优,就必须无中生有,敢于创新。
④苏东坡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这句话包含了催人奋进的励志情怀和人生哲理。它要求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不断地凝智慧、积跬步、筑根基。我们也许惊叹达·芬奇绘画的独特神韵,仰慕王羲之书法的精湛传奇,但更应知道达·芬奇是从学画鸡蛋入门的,王羲之洗砚的池塘被染成了黑色,可见卓越的成就必定是从基础做起。只有打牢基础才能有立足之地,才能盘活自己。那些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⑤人生在世,每个人都难免会有劣势和短处,唯有盘活自己,才能书写精彩人生!第①段引用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答: 结合田忌赛马的事例,分析怎样扬长避短,才能盘活自己?
答:
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欲与天公试比高”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8一个美丽的故事
②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
③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⑷可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他最高分, 在班上带感情地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⑤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⑥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那小男孩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妈妈醒来。妈妈刚刚睁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您一件礼物。"
⑦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去那个大信封。
⑧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
⑨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⑩是的, 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美丽的故事
品味语言,说说下面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文中的小男孩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从小男孩作文《愿望》看,他希望得到什么?老师和妈妈满足了他的愿望吗?为什么?
根据你对故事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中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小男孩的作文虽然只能写三五行,但是他的作文有真情实感,不象别人的作文那样华而不实,所以说他的作文“美丽如花”。 |
B.故事中的这位老师教学方法很开明,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文中说她是一位“妈妈式的老师”。 |
C.文段⑥中划线的“笑眯眯”一词充分体现了小男孩乐观阳光的个性特点。 |
D.文段⑨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强调了妈妈被小男孩所感动。 |
7春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请给以上两个文段分别拟一个小标题
选段①选段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句中的“钻”字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1)“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作者通过,使描述更加生动。
(2)选段②划线句子中写蜜蜂“闹”和蝴蝶“飞来飞去”是用来花的香甜。以下对选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①后两句写人的活动和人的感觉,其作用是衬托春草给人带来的欢乐,表现春草可爱。 |
B.选段②中写野花,主要突出了野花的多和美。 |
C.选段①中划线句子描写的是青少年朋友,写出了他们对春天到来的高兴无比的心情。 |
D.选段②中给人留下最具想象空间的一句话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但我便主张这一篇悲壮的文章必须深知烈士生平的人做,因为他比别人关系更密切,心里更悲愤,做出来就一定更动人。于是又争起来。结果是他不做,我也不做,不知谁承认做去了;其次是大家走散,只留下一个拟稿的和一两个干事,等候做好之后去拍发。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二百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选文开头抒发对范爱农的憎恶有何目的?请结合下文分析运用了什么写法?
范爱农后来的结局怎样?作者揭示其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的目的是什么?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答:(1)
(2) 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
答: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3分)
答:纵观全文,(1)写出在全文结构上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2)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3分)
答:(1)
(2)
日全食
2009年7月22日将出现罕见的日全食奇观。在乐山城区发生的时间是上午9时06分,此时天空会突然黑下来,太阳会被月亮完全“吃掉”,看上去犹如一个挂在天上的“黑饼”,周围一圈耀眼的光芒,随后逐渐东移。
所谓“食”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发生的原理是地球上局部地区被月影所遮盖而造成的。日食必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日食共有三种,即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太阳被完全遮住就是日全食。一次日全食发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5个过程。此次日全食的初亏时间在乐山是7点57分57秒,食既到生光从9点03分12秒到9点07分15秒结束。重庆市发生的时间比乐山晚10分钟。
此次罕见的日全食天象堪称21世纪我国可以看到的最壮观的天象之一,将几乎覆盖整个长江流域,有些城市可以观看到日全食的时间将持续6分钟,预计我国将有3亿人可以看到。只要视野开阔,没有障碍物遮挡,办公室或自家阳台都是很好的观察点。
日全食发生时整个天空会漆黑一片,如运输、建筑等行业都需提前做好安全应对措施,防止4-5分钟的“黑夜”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正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司机在日全食发生后,不要惊慌,应立即打开车灯减速小心驾驶。高空作业者也要避免突然伸手不见五指而发生事故。同时,在日全食发生时,切不可用肉眼直接对太阳进行观看,可使用优质的太阳镜或天文望远镜观察。
早在19世纪早期,天文学家根据日食和月食的规律就推算出今年7月会发生全球性日全食。两年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日食组发布确定性消息,今年7月22日,在中国境内可以观测到21世纪人类可以观测到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根据推算,下次发生全球性日全食的时间是2241年,而上海地区可以观测到日全食的时间则是2309年。文中说“此次罕见的日全食天象堪称21世纪我国可以看到的最壮观的天象之一”,此次日全食为什么说是“最壮观的天象”?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有什么作用?
在日全食发生时,切不可用肉眼直接对太阳进行观看,可使用优质的太阳镜或天文望远镜观察。对此次日全食移动方向的判断,正确的两项是【】【】。
A.由东到西 | B.由西到东 | C.由北到南 | D.由南到北 |
E.由乐山往重庆移 F.由重庆往乐山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