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伯牙善琴      鼓:_____________
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___________
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知音:___________
破琴绝弦      乃:_____________
用“/”标出下面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片段,完成小题。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
()两()袖()妇()起大呼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文
写出文中对口技进行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3分)
本文选自,它是清代编的一部。全文以“”字统领全文,突出口技人技艺的高超。(4分)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尸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释下列横线词语。    
治经为博士(  ) 但当涉猎(  )  
翻译下列语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出自《孙权劝学》一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①者,谒者②操以入。中射之士③问曰:“可乎?”曰:“可。”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人之欺王。”王乃不杀。(《战国策》)
注释:①荆王:楚王,疑为顷襄王。②谒者:禀报的人。③中射之士:即中射士,王宫的卫士。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可乎()(2)夺而食之()
(3)臣无罪()(4)而人之欺王()
翻译句子。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根据文中内容回答。
中射之士认为自己不该杀,讲了哪几条理由?(用自己的话来说)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弗之()(2)送之()
(3)未尝稍降辞()(4)其欣悦()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家(的) B.弗怠(指代抄书)
C.走送(指代藏书之家) D.益慕圣贤道(的)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孟子》)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①,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②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③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节选自《国语·周语上》)
【注】①卫巫:卫国巫师。②弭:止息。③原隰(xí):宽广低湿的平地。衍沃:平坦肥沃的土地。
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苟得(2)故患有所不
(3)国人(4)口之言也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民者宣之使言
B.所欲有甚生者衣食是乎生
C.由是则生有不用也夫民虑之于心宣之于口
D.由是则可辟患而有不为也其所阜财用衣食者也。

用“∕”线为下列两个句子标上正确的停顿。(每句标两处)
①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则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② 是 故 为 川 者 决 之 使 导,为 民 者 宣 之 使 言。
翻译
①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甲】选段所要阐释的观点是
选段【乙】中厉王“弭谤”的方法是。邵公认为“弭谤”应该采用的方法是。(以上均选用文中适当的词语或短语回答)
【乙】文中邵公“谏”厉王“弭谤”时所用的说理方法是与【甲】文所用的论证方法一样的,即都采用了说理的方法。【乙】文中“”、“”、“
三个短句非常简略而形象地刻画厉王的暴虐昏庸。最终厉王因不听劝谏而落得个“”的下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