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范滂传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后诏三府掾属③举谣言④,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⑤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⑥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⑦哉? 以会日⑧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察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⑨,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⑩,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注】①汝南征羌:郡县名。②厉:磨练。③掾属:下属的官。④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⑤猥:众多。⑥叨秽:贪污腐败。⑦简札:指奏章。⑧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⑩塞:消弭,平息。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会日迫促”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土砾凸者为丘 B.以其境过清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
B.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检举失实,甘愿接受死刑。
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
D.建宁二年,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道和县令郭揖的行为表现了对范滂的无比敬仰。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⑵疑有私故                
⑶即自                              ⑷引与俱亡                
翻译下列句子
⑴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⑵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顾炎武精勤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手不释书放下
B.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到
C.咨其风土考察
D.或颠坠崖谷有时

下句中加点的“其”与例句中的“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咨其风土

A.以其境过清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其如土石何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下列对顾炎武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顾炎武是一个勤奋的人,他从小到老都没放下过书,出门也带着书。
B.顾炎武是一个严谨的人,亲自到边塞亭障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并翻书订正。
C.顾炎武是一个专注的人,默诵经典时,即使遇到老朋友也装作不认识。
D.顾炎武是一学识渊博、没有人能与他相比的人。

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学而习之() 吾日省吾身()
四十而不() 人不其忧()
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给我们有什么启示?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问,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A.夏水陵() B.沿溯阻绝()
C.绝多生怪柏() D.引凄异()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13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水南径①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②,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③,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④。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⑤,悬流千丈,浑洪赑⑥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⑦,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⑧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
【注释】①径:同“经”。②阨(è):阻塞。③河中漱广:意思是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④崇深:高深。“夹岸”四句,意思是两岸危石似乎将要倾坠入河,其实山崖高峻,捍卫着河道。⑤寻:古代以八尺为一寻。⑥赑(bì):猛壮的样子。⑦浚波颓叠:意思是巨浪一个接着一个翻滚而下。⑧慎子:即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曾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2分)
略无处( )夏水陵()
水南径()深悸魄()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非石凿,而能入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写春冬季节长江之水,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乙文写黄河之水,首先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远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然后用一系列四字句正面描绘水流的气势。(3分)
甲文写山之高,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正面描绘;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侧面烘托,多种手法巧妙结合。乙文写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山之高,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山之险,用词准确精美。(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6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下列句中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稍有一点点) B.至于夏水陵(上)
C.清荣峻茂,多趣味(实在) D.每至晴初霜旦(下霜的早晨)

文中表现三峡秋天景色的句子是:
它着力渲染了 。(1分)
如果你到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理由。(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