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婢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 飞辞不受,玠益敬之。少嗜酒,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欲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改动)

【注释】①吴玠:人名,岳飞的朋友。②名姝:有名气的美女。③宵旰:即宵衣旰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④营第:建造宅子。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至若春和

四时之 不同

B.而或长烟

上下

C.吴玠 服飞

吴广 爱人

D.饰名姝

是以先帝简拔以 陛下

(2)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译文:我曾经探求过古人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凭借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处在僻远的江湖就为他们的国君忧虑。

D.然则何时而乐耶?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4)下列对【甲】【乙】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①段以"至若"领起,语言骈散结合,格调高亢,节奏明快有力,

B.【乙】文表现了岳飞是一个孝顺、自律、善用人才、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C.【甲】文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乙】文通过记录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形象。

D.【甲】【乙】两文体裁各异,但都表现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5)把"文言文阅读"【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飞辞不受,玠益敬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下列各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郭:  

②去: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本文中,孟子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古文阅读】

【甲】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乙】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注释】①徒跣:赤足,光脚。②专诸:春秋时吴国勇士。王僚:春秋时吴国君主。③聂政:战国 时齐国勇士。韩傀:韩国的相。④要离:春秋吴人。庆忌:吴王僚之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①曰,坐盗

坐:

  

②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

  

③秦王不说

说:

  

④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尝: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橘生淮南则为橘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八则》)

B.生于淮北则为枳

受地于先王(《战国策•魏策四》)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D.与臣而将四矣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孟子二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译文:  

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4)乙文中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是指秦王威胁唐雎要发动战争,唐雎所说的“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是指唐雎威胁秦王要  。(不超过4个字)

(5)晏子和唐雎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辩士,二者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闻其贤而辟之

②当之郡

③何谓无知

④故旧长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②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3)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B. 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虚报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D.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得到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C.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D.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段选自课文《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乙文段选自课文《出师表》,作者诸葛亮。

B. 甲文段中作者认为当面临生死抉择时,“义”比“生”更重要。乙文段中作者简要讲述自己的生平,意在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

C. 两文段的语言特色各有不同:甲文段行文气势充沛,雄辩滔滔;乙文段质朴恳切,感人肺腑。

D. 甲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乙文段可以作为一个事实论据来证明这个论点。两文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阅读文言文选段,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管夷吾举于士  

②行拂乱其所为  

③及其稍长  

④或因而抄录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3)下列选项中与“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中的“作”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化作春泥更护花

C、零落成泥碾作尘

D、马作的卢飞快

(4)历经磨难,让你有力量背负着痛苦继续行走,即使是用残损的手掌也能抚平生活的创痕。甲文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什么?甲乙两文的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