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 或尽粟一石 |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
B. 安求其能千里也 |
尔 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
C.骈死 于槽枥之间 |
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
D. 其真不知马也 |
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策之不以其道
A.斗折 蛇行(《小石潭记》
B.横柯 上蔽(《与朱元思书》)
C.不 蔓不枝(《爱莲说》)
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文言文阅读,完成题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写出文中划线字的拼音
说()省()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A.人不知而不愠() | B.诲女知之乎( ) |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D.思而不学则殆()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句话。
(1)传不习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本文中很多话都成了名言警句。如果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做成书签,你会选择哪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ī)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遂将其众去 (2)会表卒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B.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 |
C.比到当阳,众十馀万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
D.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广故数言欲亡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仓鹰击于殿上 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之曰徒以有先生也下列划线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天下缟素 B.置人所罾鱼腹中 C.优劣得所 D皆指目陈胜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往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会表卒(2)遂将其众去下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以拒之
A.卷石底以出 |
B.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D.以塞忠谏之路也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并加以说明。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故不错意也
(3)休祲降于天
(4)寡人谕矣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阅读文章③④两段,概括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的变化过程。
愤怒——色挠——作为外交使臣,唐雎具有高超的说话技巧,你认为主要表现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