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
| 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
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
|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 |
| 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
|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 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
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 A.法家 | B.道家 | C.儒家 | D.墨家 |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 A.“兼爱”和“尚贤” | B.“仁”和“德治” | C.“克己复礼” | D.“有教无类” |
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魏源提出“帅夷长技以制夷”,姓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 B.洪仁玎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天朝田亩制度》 |
| C.康有为主张实行民主政治制度,推动维新变法运动 |
| D.孙中山仿效英国政治体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