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g)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右图可得出的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C.若T2>T1,则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b点时,平衡体系中A、B原子数之比接近3∶1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热条件下,1mol Cl2与足量Fe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
B.常温常压下,14g N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
C.常温下,1mol/L (NH4)2SO4溶液中含SO42-数为NA |
D.标准状况下,2.24L H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⑤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⑤ | D.④⑤ |
下列化学与生活知识中叙述正确的是()
A.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可作光导纤维 |
B.甲醛是某些劣质装饰板材释放的常见污染物之一 |
C.酸雨是指pH<7的雨水,主要由于空气中SO2含量偏高引起 |
D.臭氧空洞的形成与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有关 |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25℃时,由pH=1的CH3COOH溶液与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为:c(Na+)>c(CH3COO-)>c(OH-)>c(H+)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
c(NaOH)<c(CH3COONa)<c(Na2CO3)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3COO-) +2c(OH-)=2c(H+) + c(CH3COOH)
D.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
有关难溶盐的溶度积及溶解度,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将难溶电解质放入纯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Ksp |
B.两种难溶电解质,其中Ksp小的溶解度也一定小 |
C.加入与原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物质,可使难溶盐电解质的溶解度变小,也使Ksp变小 |
D.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水,使AgCl再次达到溶解平衡,AgCl的Ksp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