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孟尝君①出记,问门下诸客:“谁计会②,能为文收责③于薛乎?”冯谖署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收毕,以何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 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④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今日见之焉。”
【注释】 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湣王时任齐国的国相。他以好养士而著名。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②计会:算账一类的事。③责:通“债”,债券。④就国:前往自己的封邑。
下列句中的“焉”与“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今日见之焉。”中的“焉”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惧有伏焉 B.永之人争奔走焉 C.且焉置土石 D.冀之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冯谖替孟尝君“烧券市义”的目的是为了替孟尝君树立形象,获得民心。
B.孟尝君听完冯谖矫传命令的解释后以一句“诺!先生休矣!”肯定了冯谖的做法。
C.冯谖是孟尝君手下的一个门客,虽然身份低微却有着长远的政治眼光。
D.选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冯谖这个人物形象。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4分)
(1)谁计会:                   (2)以何而反:            
(3)臣窃君命:                 (4)孟尝君不            
翻译下列句子。
(1)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译:                                                                      
(2)君家所寡有者,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亭午”和“夜分”分别是指什么时候?中国古代以时辰来计算一天的时间,你能写出几个时辰的称谓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2分)
(1)绝多生怪柏()(2)属引凄异 ()
(3)三峡()(4)非亭午夜分()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段中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第一段第一句写水势浩大,险恶,而第二句侧重于写水流__________,从而印证了前一句。(1分)

课内外对比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出淤泥而不染(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4)而名之不可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2)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译文:
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
句子:
原因:
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兰花,请你说说赞成它的理由。
我喜欢:原因:

文言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沿溯阻 ()(2)王命急宣()
(3)日,天宇晴霁 ()(4)然十二峰者不可见()
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两文都写到了“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
【甲】
【乙】
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①,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②。越三年,以例自免归③,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④。(节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释:①擢:提升,提拔。②工:精巧,精致。③以例:依照惯例。明制,官员任满(一般为三年)之后,需经考察,然后按照考察情况,决定去留升降。自免,自请免官。④侈:多,大。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
(1)四僵劲不能动()(2)白玉之环 ()
(3)能诗()(4)庭学无不览()
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其中一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当余从师也; B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所居;
C不知口体奉不若人也; D盖得于山水助者侈矣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从甲乙文段中,你看出古人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有怎样的关系?你能从我们学习过的古代作家中再找出一位吗?结合他的作品分析一下。

课内文言文阅读《河中石兽》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8分)
①二石兽沉焉:②不可得:
石性坚重:④反溯流逆上矣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4分)

A.非木柿如再啮
B.则天下之事公欣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C.一老河兵闻当求于上流
D.石性坚重太丘舍去,去后

翻译下列句子。(5分)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