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中共八大提出]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国家的法制。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指出:“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董必武在大会发言中强调,当前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就是要“依法办事”。为此,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他在列举我国法制不完备的现象之后,提出要逐步完备我国的法制……要加速执行律师制度和公证制度。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
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3)结合中共八大以来不同时期的史实,判断并说明中共八大的法制思想是否得到贯彻落实。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材料一佛罗伦萨的经济繁荣主要是依靠银行业和制呢业。它的高利贷资本因为教廷存款在各国征收教会税、向各国统治者贷款而大量增殖。13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可以看做是最早的国际金融中心。14世纪毛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
——吉林文史出版社《世界中古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佛罗伦萨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
材料二 英国在19世纪30—4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化的实现导致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繁荣。伴随着英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其金融业也非常发达,这促进了英国成为最为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其殖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与此同时,这也促进了英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从而使伦敦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
——南方网《金融中心漂移说》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原因。
材料三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3)你能从材料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世界历史上的发生了多次思想解放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但丁•阿利格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1)请问以上材料的体现了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材料二 观察下图

(注:图中间是一个天平)
(2)请结合宗教改革的背景对材料二进行解读。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何种政体?材料三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二 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的。(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4分)
(3)英美民主政体孰优孰劣,试作简要评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公选制——两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可是一旦百废俱兴,尤其是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察举、征辟之事应时而兴。察举征辟就是从民间访求有才有德而又未仕之人,由于征诸乡里,因有“乡举里选”之说。我称此制为“公选”。公选的名目很多,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等科。
——张传玺《秦汉中央集权制的“公天下”因素》
材料二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伯利克里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卓尔不群的雅典》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朝推行察举制、征辟制的原因。材料一作者为什么称察举制为“公选”制?(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政体是否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并指出其实质。(5分)
(3)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材料二 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在,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引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引自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材料四康有为一再劝说提醒皇帝对此不可操之过急,康有为在专门进呈光绪的《日本变政考》所加按语中写道:“日本亦至二十年始开议院,吾今于国会,尚非其时也。”当百日维新已开始一个多月后,他还在《国闻报》上特意发表《答人论议院书》,公开表示反对设议院、兴民权。“敬告足下一言,中国惟以君权治天下而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
(2)材料三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材料四的观点同材料三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