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述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图一所反映的战争结束后所签订的条约是《 》
图二所示黄海激战中壮烈殉国的爱国将领是谁?
图三所示战争对中国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2)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中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哪些探索?(列举相关事件)在“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中,“革命”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材料三: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在历史的关节点上》
(3)指出材料三中“诞生于上海”和“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的标志性事件。
材料四:1978年底中共中央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摘编自“新华网”
(4)中共中央在哪次会议上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在近现代走过的发展历程为今天中国的崛起及发展留下了哪些教训或启示。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写了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的故事,其大意是:苏州盛泽镇上,有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两口。他们有一张织机,养几筐蚕,缫丝织绸,生活过得还可以。他们织的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人们争相加价购买,施复夫妇赚了许多银子。几年之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金,又买了两三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
(1)小说反映的故事是否与明朝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情况一样?具体说明一下故事中“机户”、“机工”所指的内容。
(2)故事说明了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怎样的变化?
(3)“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我国就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如图,是《隋朝运河》,然后回答问题:
(1)大运河的中心A为
北至B为
南至C为
(2)古代诗人在评价大运河时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你否同意其观点?为什么?
如图,读图与思考
(1)A货币流通的朝代是。
(2)B货币出现的朝代、地区是、。
(3)B货币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发展,“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已变成了现实。
(1)请同学们分别从学习和生活方面各举1例说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6分)
(2)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些青少年却上网成瘾,深陷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对此,谈谈你的看法(从不同角度谈出2点,4分)
列举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经济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党召开的三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