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三 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了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因素。
(2)材料二中“当今我们生活在最和平的时期”的论断,你是否赞同?简要说明理由。
(3)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三种“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
城市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请补充完整下列图片中的相关信息。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我们党的纲领如下: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材料二:由于中国现时的社会……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由于现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他民主分子,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存在,并由于现时的国际条件,便规定了中国革命在目前阶段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中共七大党章
材料三: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共十八大党章
请回答:
(1)材料一应是哪次党代会通过的党章?这次会议选举了党的哪一中央领导机构?
(2)材料二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什么?这次大会在何地召开?毛泽东在此次大会上作了哪一著名报告?
(3)材料三中的“改革开放”开始于哪次会议?农村“改革”最早开始于何地?材料三的表述第一次出现在党章中应该是哪一年?
(4)材料四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十八大党章的新内容。请举出它在民族政策领域的体现。
(5)从党章的发展变化中,你能看出党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任举一点即可,2分)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制度篇】 (1)秦朝在地方管理上推行的什么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标志着什么制度正式诞生?
【经济篇】(3)唐朝农民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是什么?
(4)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
【科技篇】 (5)东汉名医华佗的哪一项发明被誉为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6) 北宋时的哪一项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文化篇】(7)东晋时期哪一部书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8)清朝时哪一部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外交篇】(9)唐朝时,促进中印文化交流的最杰出使者是谁?
(10)明朝时,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国家比中国与俄国(苏联)的关系更显得变幻多端、色彩斑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打响后,俄国人再也不愿意站在门外看热闹了,沙皇政府认定这是趁火打劫的大好时机,向英法两国表示对于“有关欧洲共同利益”的要求,愿意与英法携手合作。……1860年初,沙皇政府决定仍以“和平”和“中立”的身份,周旋于中国和英、法之间,为俄国谋取最大的利益。
——《从尼布楚条约到叶利钦访华》
(l)材料中“战争”和“最大的利益”分别指什么?
材料二李大钊:“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据材料二,指出李大钊和毛泽东共同颂扬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开创性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在结束对德作战整整3个月后,苏联履行自己的诺言,……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援助,也为反法西斯盟国最终击败日本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尼布楚条约到叶利钦访华》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诺言”是在哪次会议上承诺的?为了履行“诺言”苏联又采取了怎样的实际行动?
材料四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世界的政治格局,其多方面的意义为走向新世纪的人们留下了一份内涵丰富的历史遗产。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解体的影响。
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个长期探索的历程。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历史事件?(1分) 指出当时在理论上、思想上对哪两个重大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而导致这一事件发生?(2分) 简要分析这一事件导致的后果。
材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摘自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2)根据世界历史知识,从国际形势角度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并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承认了市场关系的作用,它构成了这一政策的核心。
——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三评述的是苏俄哪一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指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给我们最大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