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报道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05年7月4日北京时间上午1点50分,美国“深度撞击”号飞船释放的探测器以大约每小时3.67万千米的高速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深度撞击”号探测器的总重量为372千克,分为飞越舱和撞击舱两部分,撞击舱重113千克,主要是一块铜合金锥体。“深度撞击”使彗星表面的细粉状碎屑腾空而起。这些细粉状碎屑中含有水、二氧化碳和简单有机物。
(1)构成撞击舱的铜合金中含有的化学键是( )
A.共价键 B.金属键 C.离子键 D.配位键
(2)“深度撞击”号探测器的撞击舱选用铜作主要材料,与铜的性质有密切关系。你认为下列说法中一定错误的是( )
A.铜是较活泼金属,利用铜燃烧产生巨大的能量来引爆彗星
B.铜对撞击时的观测产生的干扰小,并且也不会留下残余物而妨碍未来的观测
C.铜合金中的化学键作用强,保证了可用其制造结构上足够“硬”的撞击器
D.铜有较好的稳定性、较大的密度,其合金的硬度较大,这些都是铜“入选”的理由
(3)彗星表面的水和二氧化碳以固体形态存在,“深度撞击”使它们部分发生气化,在冰和干冰的气化过程中,它们( )
A.分子内的化学键和分子间的范德瓦尔斯力均发生变化
B.分子内的化学键发生变化,范德瓦尔斯力不变
C.分子内的化学键不变,范德瓦尔斯力发生变化
D.分子内的化学键和分子间的范德瓦尔斯力均没发生变化
如图所示,装置B部分盛有1 L2 mol/L Na2SO4溶液,装置A部分盛有1 L2 mol/LAgNO3溶液。通电后,湿润的KI淀粉试纸的C端变蓝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在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⑶室温下,若从电解开始到时间为T时,A、B装置中共收集到气体0.168L(标准状况),若电解过程中无其它副反应发生,且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在时间T时,A溶液的c(H+)为。
如图为相互串联的甲乙两个电解池,E、F为直流电源的两个电极。乙池溶液是滴有酚酞的食盐水电解过程中,发现电极D附近先变红。请回答:
⑴电源E极为极。
⑵甲池若为精炼铜的装置,A极是极,材料是,电极反应为
;B极是极,材料是,电极反应为,电解质溶液为。
⑶若甲池阴极增重12.8g,则乙池阴极放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现在工业上主要采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H2和Cl 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所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⑵电解之前,食盐水需要精制,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使用的试剂有:a.Na2CO3溶液,b.Ba(OH)2溶液,c.稀盐酸,其合理的加入顺序为(填试剂序号)。
⑶如果在容积为10L的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中,1min后在阴极可产生11.2L(标准状况)Cl2,这时溶液的pH值是(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溶液中c(OH-)为(设体积保持不变)。
⑷若没有阳离子交换膜的存在,则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
现在工业上主要采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H2和Cl 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所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⑵电解之前,食盐水需要精制,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使用的试剂有:a.Na2CO3溶液,b.Ba(OH)2溶液,c.稀盐酸,其合理的加入顺序为(填试剂序号) 。
⑶如果在容积为10L的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中,1min后在阴极可产生11.2L(标准状况)Cl2,这时溶液的pH值是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溶液中c(OH-)为(设体积保持不变) 。
⑷若没有阳离子交换膜的存在,则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
X、Y、Z为三个不同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反应:Y+X→A(气), Y+Z→B(气)。请针对以下两种不同情况回答:
⑴ 若常温下X、Y、Z均为气体,且A和B化合生成固体C时有白烟产生,则:
① Y的化学式是_______;② 生成固体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⑵ 若常温下Y为固体,X、Z为气体,A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B,则:
① B的化学式是_____;② 向苛性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A,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③ 将Y与⑴中某单质的水溶液充分反应可生成两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