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读表格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2: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1)材料1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1+3,4分)
(2)材料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其结束是在何时?(1+1,2分)
(4)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制作年代尺探究主要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

材料二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历史事件的一些关键词:
“五四风雷”、“南昌枪声”、“卢沟烽火”、“开国大典”
(1)从材料二中,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胜利分别选出恰当的关键词。
(2)“卢沟烽火”点燃了哪场战争?把我国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时间标注在年代尺上。
(3)为A这一历史事件撰写一个合适的关键词,并说说它与“五四风雷”“南昌枪声”“开国大典”之间的联系。

材料一:及秦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6分)
(2)材料二中的“皇帝”是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3)改革或变法代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家的思想观点?这一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4分)
(4)成功的改革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2分)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他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他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时代7(8分)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2分)
(3)两位治水专家有哪些宝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分)

仔细读图,请回答:
(1)丝绸之路的起点(图中①)在什么地方?(3分)

(2)两次出使西域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3分)
(3)西域(图中③)是今天是什么地区?西汉政府为加强该地区的管理,在这里设置了什么机构?(6分)
(4)“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意义?(3分)

阅读材料,解答问题
材料一:“涨”声响起来。2005年世界原油价格创历史新高,上半年,世界原油价格一直在每桶50美元上下浮动,8月29日纽约市场期货价格在亚洲交易阶段创每桶70美元的历史记录。受到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影响,2005年下半年我省居民生活用天然气价格曾一路飙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材料二: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1)石油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新能源?(1分)结合所学指出另两次科技革命的新能源。
(2)材料一中世界油价的涨浮就会影响到我省天然气的价格,这说明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这一趋势对世界各国的影响。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何处?由此“不公平”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并未中国如何应对提供你的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