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读表格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材料2: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1)材料1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1+3,4分)
(2)材料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其结束是在何时?(1+1,2分)
(4)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和日本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了一场激战,战争中,致远号勇往直前,在危急时刻,向敌舰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
材料二: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三:卢沟桥被绑架了/万里长城被列为战利品/作为献给岛国皇妃的项链,南京城改作靶场/划为占领者的猎区
——张志民《以卢沟桥的名义》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战役?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什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中国的战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分)
(2)材料二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其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反法西斯斗争的结果如何?
(3)据材料三,卢沟桥在哪一年被谁“绑架”的?为什么诗人说“南京城改作靶场”?(2分)
(4)从战争的结果中,你获得怎样的认识?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请回答:
(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次战争?
(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和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指的是什么条约?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3)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学习这段历史,你对哪一位爱国志士印象最深?(举一例)从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4)面对列强的步步侵略,清朝的统治日益腐败,假若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那些历史事件?(4分)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的主张。请列举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的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平;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不会忘记,大批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肩并肩对日作战,为中国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锦涛主席会见参加抗日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时的讲话
请回答: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②“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开始于那一年?请你试举1例“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加以说明
②“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是履行哪一次会议的决定?
③“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始于哪一事件?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④回顾这场战争,你有什么感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战后初期美国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世界上出现了美国、西欧和日本三个经济力量中心。与此同时,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这对于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演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①请写出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的两个原因。(2分)
②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哪一个国家成为了两欧实力最强的经济大国?战偶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③20世纪后半期,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令人鼓舞的经济形势,试举出两个创造经济奇迹的国家名称。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