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世界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大宪章》 | B.《权利法案》 |
C.“1787年宪法” |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长安 | B.北京 | C.上海 | D.广州 |
明清(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转型”的表现是
A.工业文明逐渐确立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
C.内阁制具备了近代政体的基本特征 |
D.批判性进步思潮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 |
某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因而提高 |
B.商品经济的发展,颠覆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
C.棉纺织业兴起,以女性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 |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
东汉政论家仲长统在《昌言》中指出:“汉之初兴,分王子弟,委之以士民之命,假之以杀生之权。”这一记载可以说明西汉初期
A.加强了中央集权 | B.实现了选贤任能 |
C.实行了分封制 | D.强化了郡县制度 |
从一项统计数据来看,(德国)全国食糖消费量从1876年的平均人均6公斤增加到1913年的21.4公斤,棉花消费量从1871年的平均每人不到3公斤增加到1913年的7.6公斤,储蓄存款从1870年的约15亿马克增加到1914年的约200亿马克。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从侵略中国中受益 | B.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
C.德国统一的完成 | D.普法战争的赔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