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此回答:

(1)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               膜。
(2)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3)可能代表氧气运输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4)与b相比,d方式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d相比,a方式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脑的高级功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在外界氧浓度为10%以下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氧呼吸强度与氧浓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线与下线相交于C点,对于B、C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有(多选)__________________。
A. C点时,植物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B. C点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
C. 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最弱
D. B点时,植物呼吸强度最弱
(4)AB段表示CO2释放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_________倍。
(7)由以上分析,保存水果、蔬菜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10%
B.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
C.不让空气流通,抑制有氧呼吸
D.保持通风良好,抑制无氧呼吸

为研究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图。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 3 mL 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直至溶液呈蓝绿色时为止(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否可以去掉②号试管?______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2)①号试管的现象是,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需要等到煮沸的葡萄糖液冷却后才能加酵母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哪条曲线能正确表示气泡释放速率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证明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就需要设置一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应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做哪些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检测某种酶X在37 ℃时对三种二糖的作用,实验设计了三支试管如下图:

5分钟后,检测每支试管中的单糖和二糖,结果如下表: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单糖



二糖



(1)写出一种用于检测单糖或二糖是否为还原糖的试剂,并说明现象与相应的结论。
(2)从本实验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3)为进一步检测该酶与pH的关系,请用下面所给的材料和实验室中的基本设备,设计一个实验,探索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酶X,糖A溶液、糖B溶液、糖C溶液(自选一种),某种试剂,具各种pH的物质(酸、水、碱)。
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35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1、2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3、4中不加任何试剂。

(1)实验1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__________。

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成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下图所示,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少许等量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 min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

(1)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察该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________________;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颜色较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不变色的试管是________________,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都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你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