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一文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
①列强侵略的加剧 ②西方文化的渗透 ③崇洋风气日盛 ④政府的大力倡导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某些外国学者认为汉代察举制是“中国对世界的最大功绩”。下列与察举制相符的是()
| A.“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
| B.“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
| C.“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
| D.“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 |
鲁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孔子又向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实权)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法分封制已经走向全面崩溃 |
| B.儒家思想未能在社会上广为流行 |
| C.孔子的主张与现实政治脱节 |
| D.季孙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
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国家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所拥有的巨大力量,最终是要移交给超国家的全球性机构的。从‘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 |
| 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 |
| C.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 |
| 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
欧共体成立之初,英国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但1973年英国成为了欧共体成员,至今英国是欧盟国家中没有使用欧元的国家。英国与欧共体(欧盟)的关系说明( )
| A.英国在欧洲发挥着主体作用 |
| B.英国彻底丧失了在欧洲所有的权利 |
| C.法国强烈抵制英国加入欧共体 |
| D.大国情结与国家利益影响外交决策 |
20世纪30年代几乎每一个美国家庭都有一部收音机机。这一时期尽管广播电台时而播送政治宣传节目,但主要内容都具有逃避时事的色彩:如“阿莫斯和安迪”等喜剧(幽默地描写或嘲笑都市黑人)和“超人”、“神探迪克·特雷西”、“独行骑警”等娱乐节目。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 A.大萧条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伤害 |
| B.广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 C.广播电台增强了美国家庭的凝聚力 |
| D.美国人不关心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