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以下图片填写说明:
1. 2.
一般来说,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大多以两种形式展开: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它们共同贯穿于人类历史进程的始终,相互交织,奏成了不同文明的乐章。
请回答:
(1)在古代,各国各地区之间常有战争发生,请你举出两次重要战争的名称。(4分)
(2)有人认为这些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1分)
(3)阿拉伯人被誉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请你举出他们在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两件史实。(2分)
(4)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请你说说现代文明交往中我们应持什么态度?(1分)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材料二“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日本历史上哪次社会改革的内容?
(2)这次改革效仿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哪一时期的社会制度?
(3)材料二是改革的哪一个方面的内容?(2分)
(4) 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2分)
(5)当时的中国文化对当今日本社会生活习俗还存在哪些影响,只要举出其中两例即可?(2分)
(1)请在下面两幅图A、B、C、D、E处,写出它所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
(2)请列举上述古代文明的标志性成就三例。
(3)图一中的古代文明与图二中的古代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7分)
材料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元·高明《琵琶记》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为牢笼、圈套)中矣。”——摘自北师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材料三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 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与我国古代的哪一选官制度有关?该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该选官制度中常设的考试科目有哪些?当时人们普遍推重什么科的考试?
(3)根据材料概括明朝时该制度的主要形式是什么?考试的命题范围是?(1)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选官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指秦朝焚书坑儒)……。”
(1)材料抨击了明朝怎样的选官方式?为什么这种方式“有甚于咸阳之郊”?
(2)为了加强专制集权,明清两朝还创立了哪些制度?
(3)根据材料分析:该制度在唐、明两朝产生的主要影响是否一样?如不一样,试概括明朝时该制度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