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记载:“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应,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材料不能说明
A.罗马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B.罗马法仍然掺杂原始、落后的习俗 |
C.奴隶和隶农的人身自由不受法律保护 |
D.人人平等、公正之上的法律原则不能真正体现 |
1919年5月26日,陈独秀在《山东问题与国民觉悟》中说:“我们因为山东问题,应该发生对外、对内两种彻底的觉悟,由这彻底的觉悟,应该抱定两大宗旨,就是: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陈独秀提出“两大宗旨”的背景是
A.北洋军阀释放被捕学生 | B.北京学生举行游行示威 |
C.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D.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
有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局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 | B.清帝退位 | C.辛亥革命 | D.北伐战争 |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略步步加深 | B.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屡遭失败 |
C.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
1861年4月,曾国藩的重要幕僚赵烈文看到某书籍刻印本后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该书籍应是
A.《海国图志》 | B.《天朝田亩制度》 | C.《瀛环志略》 | D.《资政新篇》 |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文中的“永久合约”指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北京条约》 | D.《望厦条约》 |